游戏百科

圈层的力量(深度好文)

普通人逆袭最快的方式,就是换圈子。美国商业哲学家Jim Rohn提出过著名的“均值原则”。大意是,你的财富和智慧,是你最

普通人逆袭最快的方式,就是换圈子。

美国商业哲学家Jim Rohn提出过著名的“均值原则”。

大意是,你的财富和智慧,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

曾经有读者问我:一直突破不了自己的瓶颈,怎么办?

我反问他:你身边的圈子,都是什么层次?

他沉默一会说:我明白了。

很多时候,你的瓶颈,并不源于你自身,而是被你身处的圈层所束缚。

就像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无缘蓝天。

野狼在羊群里成长,就会磨灭狼性,丧失驰骋草原的威风。

你站在什么样的圈层,决定你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圈层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财富。

01

有个年轻人,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就职。

同事上班就是摸鱼、闲聊、混日子。

他每天耳濡目染,渐渐失去奋斗的欲望,心安理得地蹉跎岁月。

偶尔加班,就会被同事冷嘲热讽:这么拼命,老板又不会给你升职加薪。

起初他不以为然,久而久之也开始动摇,怀疑努力的意义。

后来,他认识了一位创业者。

对方每天都在研究行业趋势,学习管理课程,开拓业务。

受其影响,年轻人也开始读书学习,精进自己。

一年后,他成功跳槽到一家更大的公司,薪资翻倍。

一个人的认知,会深受圈层的影响。

在小公司上班的年轻人,周围多是躺平的同事,他也会被同化,放弃努力。

结识创业者后,对方的思维认知、做事方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

你接触什么样的圈层,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认知。

02

你的圈子,决定你的认知高度。

J.K.罗琳在成名前,靠救济金生活。

但她并没有混迹在怨妇圈里,而是坚持参加作家研讨会,向知名作家请教。

正是在这些优质圈子里,她获得了宝贵的写作建议,最终写出了《哈利波特》。

我们选择与谁为伍,实际上是在选择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反过来看,历史上很多天才的陨落,也都与所处的圈子有关。

梵高,这位后世公认的艺术巨匠,生前却饱尝孤独与贫困。

他所在的圈子无法理解他的艺术理念,周围尽是质疑和嘲笑。

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像乞丐一样生活,而我的画作堆满了整个房间,无人问津。”

如果梵高能找到一个懂得欣赏他、支持他的艺术圈子,或许他的一生不会如此凄惨,还能创作出更多传世之作。

环境可以成就天才,也可以毁灭天才。

03

优质圈层,是困境中的最好助力。

人生难免至暗时刻,而优质圈层就像黑夜中的明灯,指引你走出迷雾。

2008年,扎克伯格的脸书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用户增长停滞,收入下滑,内部团队纷纷离职。

他面对巨大压力,几近崩溃。

这时,他做了一个关键决定。

通过多方联系,他见到了当时已经功成名就的史蒂夫·乔布斯。

在乔布斯的院子里,两位天才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散步。

乔布斯告诉他:“回归初心,专注把产品做到极致,而不是急于变现。”

这次谈话成为脸书转型的转折点。

扎克伯格调整战略,脸书重回增长轨道,最终成为社交网络巨头。

在低谷时,圈层的力量不是给你安慰,而是给你方向。

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唐代诗人白居易初到长安时,只是个无名小卒。

他带着诗作拜见当时已名满京城的诗人顾况。

顾况起初瞧不起这个年轻人,调侃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他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顿时改观,立即将白居易引入自己的文人圈子。

正是这个圈子的提携和影响,让白居易少走了多年弯路,最终成为一代诗豪。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圈子的力量无穷。

04

如何进入优质圈层,实现人生破局?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些道理都懂,但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怎么进入优质圈子?

我准备给大家分享3个方法:

1、用价值敲门,而非人脉。

年轻人最容易陷入的误区,以为结交牛人就是攀附关系。

实际上,优质圈子从来不缺想加入的人,缺的是能提供价值的人。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初入文坛时,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新人。

但他没有急于混迹文学圈,而是潜心创作,凭借《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奖。

获奖后,日本文坛主动向他敞开了大门,众多作家、编辑争相与他结交。

真正的圈层突破,不是挤进某个圈子,而是让你的价值大到吸引圈子向你靠拢。

2、成为连接者,创造新圈层。

如果现有的圈子不适合你,何不自己创造一个?

民国时期,林徽因家的“太太的客厅”就是典型例子。

每个星期六,她家的客厅都会聚集当时北京顶尖的知识分子。

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还有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文人学者。

这个由林徽因一手打造的文化圈子,不仅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推动了众多文化项目的诞生。

在连接他人的过程中,你自然会成为新圈子的核心。

3、深度参与,而非浅尝辄止。

进入一个圈子最好的方式,不是点头之交,而是深度参与。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巴黎期间,没有满足于与文坛大师们的几面之缘,而是深入参与他们的生活。

他经常与菲茨杰拉德一同旅行,与格特鲁德·斯坦因深入探讨文学,与庞德一起修改诗作。

正是这种深度参与,让他从这些大师身上学到了写作的精髓,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圈子的深度,决定你收获的厚度。

05

圈层的意义:成为更好的自己。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圈层是功利的。

其实不然。

圈层的意义,不在于你认识了多少厉害的人,而在于通过他们,你遇见了什么样的自己。

巴菲特曾经是个内向、不善言辞的年轻人。

他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后,主动参加卡内基的公众演讲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克服了演讲恐惧,更关键的是,他进入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圈子,这个圈子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投资理念。

多年后他坦言,那段经历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优质圈层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的不足;

也像一个杠杆,放大你的努力。

所以,如果你对现状不满,别只盯着自己那点努力。

抬起头,看看你所在的圈子。

它可能就是问题的根源,也可能是破局的关键。

圈层的力量,不在于圈子的光环,而在于它带给你的视野、标准和可能性。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圈子。

而选择圈子,就是在选择人生的轨迹和最终抵达的高度。

你今天的圈子,决定你明天的样子。

点个赞,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