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刘禅题 3 字保性命:被骂两千年“扶不起”,可你未必有他活得明白!

公元 264 年洛阳,刘禅的 “安乐公” 府里,工匠正将一块新匾挂上大门,匾上 “中山寨” 三个字笔力虽浅,却像一颗石子

公元 264 年洛阳,刘禅的 “安乐公” 府里,工匠正将一块新匾挂上大门,匾上 “中山寨” 三个字笔力虽浅,却像一颗石子,几天后竟在司马昭的相府激起千层浪。当监视的士兵全被撤走时,群臣还在争论刘禅是不是闲得发慌,司马昭却指着三个字反问:“倒过来念,你们还觉得他是傻子吗?”

“寨山中”—— 谐音 “在山中”,短短三字,既是刘禅对司马昭的 “投名状”,更是给后世骂他 “扶不起” 的人,狠狠上了一课:乱世里,能活着、能护着百姓活着,难道不比空喊 “殉国” 的骨气,更难、更珍贵?

咱们先别急着骂刘禅 “软骨头”,先站在他的位置上想想:公元 263 年,曹魏大军压境,成都城里是什么光景?诸葛亮去世近 30 年,姜维九次北伐耗空了蜀汉家底,府库里连给士兵发粮的钱都快没了;宦官黄皓乱政,朝中老臣要么病逝要么隐退,能打仗的将军没剩几个;城外邓艾的军队已经绕过剑阁,眼看就要破城 —— 这时候,是硬拼到满城百姓流血,还是投降保一方平安?

换作你是刘禅,你敢选后者吗?选了,就要背千古骂名;不选,就要眼睁睁看着成都变成人间地狱。可刘禅选了前者,还在投降时特意跟邓艾约法三章:“不得伤害百姓,不得劫掠府库”—— 就凭这一点,他比那些喊着 “宁为玉碎”,却不管百姓死活的 “英雄”,多了几分帝王该有的担当!

再说说他到洛阳后的日子,哪有半点 “安乐” 可言!司马昭是什么人?是敢在朝堂上杀曹髦、敢把曹魏大权攥在手里的狠角色,他留着刘禅,不是念及旧情,是怕杀了刘禅,蜀地百姓反弹。所以刘禅的府里,厨子是司马昭派的,丫鬟是司马昭选的,连他跟旧臣说句 “想尝尝蜀地的泡菜”,第二天就能传到司马昭耳朵里 —— 这种 “被监视的日子”,你能撑多久?

第一次试探,司马昭就没按好心。宴席上,乐师奏起蜀地的《巴渝舞》,蜀汉旧臣听得眼泪直流,有的甚至哭出声来,唯独刘禅吃得正香,还跟着节奏点头。司马昭放下酒杯问:“安乐公,想蜀地吗?” 这话里藏着刀啊!说 “想”,就是念着故国,杀心立马就来;说 “不想”,就是忘本,要被骂千年。可刘禅笑着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满座曹魏大臣都笑他没心没肺,可司马昭没笑,他盯着刘禅看了半晌 —— 他太懂 “装” 了,自己的爹司马懿当年装病骗曹爽,躺在床上连粥都喝不明白,转头就夺了曹魏的权。他怎会信刘禅的 “傻”,反而加派了人手,连刘禅出门散步、跟人下棋,都有士兵跟着。

后来郤正偷偷劝刘禅:“下次再问,您就哭着说‘先人坟墓在蜀地,我每天想念’,说不定能回蜀地。” 郤正一片忠心,可他忘了,这府里到处都是眼线,他俩的话,当晚就被报给了司马昭。果然,第二次宴席上,刘禅照着郤正教的话,挤出几滴眼泪说 “想蜀地”,司马昭却突然笑了:“这话怎么像郤正教你的?”

换作旁人,此刻早慌了神,要么辩解,要么磕头求饶,可刘禅却一脸 “惊讶”:“大将军怎么知道?难道你当时也在?” 满座都笑他蠢,可司马昭心里更犯嘀咕了:是真傻到没心眼,还是故意露破绽,让我放松警惕?

直到 “中山寨” 的门匾挂上,司马昭才彻底松了口气。他跟心腹说:“真要想复国的人,会把心思藏在肚子里,绝不会写在门上。他敢这么做,是真的没野心了。” 是啊,刘禅要是真有复国的念头,只会装得更傻、更安分,哪会把 “我只想归隐” 写在明面上?这看似 “傻” 的举动,恰恰是最聪明的 “自证”。

再回头看看那些骂刘禅 “扶不起” 的理由,其实全站不住脚。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刘禅才 17 岁,诸葛亮忙着去白帝城,汉嘉太守黄元趁机反叛,扬言要打进成都。当时满朝文武都慌了,有人说 “等诸葛亮回来”,有人说 “迁都南中”,唯独刘禅沉着冷静:一面让人守住城门,防止叛军里应外合;一面派将军陈曶率军平叛,还特意嘱咐 “只抓首恶,不杀降兵”。没用多久,黄元就被活捉 —— 要是真 “扶不起”,这时候成都早被叛军占了,哪还有后来的四十年帝位?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天天喊 “相父”,诸葛亮说要北伐,他就全力支持;诸葛亮说要节俭,他就把宫里的奢侈品都收起来。有人骂他 “甩手掌柜”,可你想想,诸葛亮是什么级别的 “能臣”!军政一把抓,连粮草运输都要亲自管,刘禅要是非要插一脚,那不叫 “有主见”,那叫 “添乱”。他懂得 “放权给能者”,懂得 “不瞎指挥”,这种 “自知之明”,在帝王里何其难得?多少帝王因为 “刚愎自用”,把江山都败光了,不是吗?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更是露出了真本事。他先杀了非议诸葛亮的李邈 —— 李邈是益州豪族出身,刚死就敢说 “诸葛亮死得好”,杀了他,既给了诸葛亮一个交代,也敲打了那些趁机作乱的豪强;接着又处理了刘琰 —— 刘琰是汉室宗亲,仗着资历老,天天跟大臣吵架,甚至说 “皇后跟姜维有私情”,杀了他,宗室势力立马老实了;最后借杨仪和魏延的矛盾,收拾了杨仪,把兵权牢牢攥在手里。短短几年,就把诸葛亮留下的 “权力摊子” 理得顺顺当当,还让蜀汉安稳活了近 30 年 —— 这要是 “扶不起”,三国里曹操、孙权的儿子,有几个能做到?

刘禅在洛阳活到 64 岁,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善终亡国之君。他没像曹爽那样被灭族,没像孙皓那样被羞辱,还能安安稳稳地看着蜀地百姓没遭战火 —— 他用 “装傻” 护了自己,用 “投降” 护了百姓,可后世却只记得他 “乐不思蜀” 的笑话。

说到底,我们骂了刘禅两千年,其实是把 “聪明” 想错了模样。不是只有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才叫聪明,在绝境里能活着、能护住该护的人,也是一种聪明;不是只有硬撑到底、宁死不屈才叫骨气,懂得权衡利弊、为百姓低头,也是一种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