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某某”发送出去后,你就已然被对方归入“忽视”名录之中,就差系统还没提示你:罢了,别伤心!
微信官方去年曾暗暗提到:陌生人好友请求的通过概率仅有11%,而90%的“败”在这第一句话(数据来源:腾讯2024《微信用户社交行为白皮书》)。
林优网 | 出圈精准对接人脉
这么说吧,你熬夜制作PPT、为方案忧得头发都掉了,可最后却输在十个字上,难道不委屈吗?
更为叫人难受的是,你还觉得极有礼貌,可对方却觉着你是来推销课程的。大脑杏仁核在0.3秒内便触发防御机制:陌生人意味着风险,所以便会拒绝。于是你便收获一个红色感叹号,还自我安慰道“他或许没上线”。别傻!人家刚刚还在共同群聊里点过赞。
来聊聊那些失败的开场方式。
第一种:“你好我是XX”,说白了等于没说,你是谁还得别人去猜。
第二种:“通过一下,谢谢”意思就是:赶紧通过,别耽误我时间。
第三种:“想认识您”,翻译过来就是:我想跟你搭上关系。
这三句话的共同毛病在于:没有价值、没有关联、也勾不起任何兴趣,对方凭什么要花精力回应你?难道就因为你的头像看着顺眼?别搞笑了,头像好看的人一抓一大把。
林优网 | 出圈精准对接人脉
达人怎样玩转?关键就四字:价值优先,先把“我能给你什么”放在首位,再营造一种“我们是一个整体的”。这类心理上的互相认可,通过率则达68%。该数据来自中科院心理所2025年的《线上陌生人信任开启实验》。别去记笔记,直接依照此来施行就行。
第一句:贡献者来了。“您好,刚参加完工博会的线下会议,听了您关于‘用户增长’的分享,我连夜把PPT内容梳理成脑图,还整合了现场的精华语录,整理出三页备忘录,不知能否发您一份作参考?”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是来送价值的,对方瞬间产生占便宜的心理预期:不费力气就能拿到实用资料,稳赚。
第二句:自带背书。“王总您好,李雷称您把品牌从0创建到1并做成行业典范,我正好卡在一个定位难题,能不能占用您90秒语音请教?”它的意思是:李雷当后盾,我不是在欺诈;90秒不会消耗您一整天时光,信任加上时间限制,让您拒绝的成本缩到最小。
第三句:信息缺口。“看你发三亚小众海滩,我去年在同一个地方拍到蓝眼泪大爆发的日历,连当地渔民都按时出海,要不要瞅瞅?”它的翻译就是:我有你不知道的惊喜,错过就亏,好奇心会叫人难以抗拒,稍不留意就会点击而过。林优网 | 出圈精准对接人脉
林优网 | 出圈精准对接人脉
精准的万能公式就在这里,背不下来就抄在墙上。这套方法包含四个部分:精准称呼、价值背书、无害请求和开放结尾。
举个例子,30秒内就能搞定,“Amy姐,刚才在即刻看到您对‘AI提效’的复盘分享,我把文中提到的AutoGPT流程整理成了一张泳道图,想请您帮忙看看,不知道方不方便?”称呼准确、提供具体价值、提出适度请求、留下回旋余地,沟通立马变得得体高效。今天试试看,明天带着截图来感谢我就行。
有人低声说道:“我没有厉害的朋友,也搞不到什么稀缺资源,这可怎么办?”其实说白了,价值并不仅仅指有用的信息,情绪共鸣、志趣相投,甚至幽默感,都算在内。上周我帮刚入职的销售实习生加了一位美妆总监,用的话术是:“姐姐我皮肤干得像撒哈拉沙漠,用了你推荐的妆前乳完全不卡粉,想把使用前后的对比发给你当素材,可以吗?”对方立马回了句:“快发!”可见情绪价值同样关键,别再说自己一无所有了。
末尾淋上热油:你每点击一次“发送”就是一场个人品牌的微型发布会,受众仅有一个人,而这个人却决定你未来机遇的胜败。从现在开始,别再用“我是某某”成为你简历的负担,别让红色感叹号来划定你的人脉。把这三句话变成习惯,确保你的信息可通顺发出,把这条公众号转发给还没发现问题的朋友。一起让好友列表变成可盈利的地方!
林优网 | 出圈精准对接人脉
数据出处:
1. 陌生人好友通过率11%,90%死于首句——腾讯《2024微信用户社交行为白皮书》
2. 价值前置+心理共谋,通过率可提升至68%——中科院心理所《线上陌生人信任启动实验》2025
声明:本文内容90%以上基于作者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或者AI原创。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本文的观点给读者做参考,部分内容是根据行业公开的数据和研究报告得来的。实际运用得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判断,数据引用都标注了权威出处,有疑问就以最初的报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