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5 日 A 股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上证指数微跌与深市、创业板指上涨形成“沪弱深强”特征。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 3853.30 点,下跌 0.01%;深证成指报 13445.90 点,上涨 0.67%;创业板指表现最强劲,收于 3235.76 点,上涨 1.58%并创下三年多新高。
量能结构显示资金观望情绪浓厚,沪市成交额 10012 亿元明显萎缩,深市 13698 亿元延续放量态势,全市场成交 2.39 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微增 1.91%]。个股层面赚钱效应较弱,沪深两市涨跌比为 1477:3877,市场总体赚钱效应仅 27.59%。
分化主因在于资金对科技成长板块的偏好及国庆前避险情绪对主板的压制:创业板指受益于科技成长板块持续领涨,而沪指受权重股表现平淡拖累,近期维持 3800 点附近箱体震荡,与深市的趋势性上涨形成鲜明对比。
核心分化数据
• 指数涨跌幅:沪指 -0.01% vs 创业板指 +1.58%
• 成交额:沪市 10012 亿元(萎缩) vs 深市 13698 亿元(放量)
• 赚钱效应:27.59%(上涨家数不足三成)
驱动因素当日上证指数波动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可从内部资金、行业事件、外部环境及技术修复四个维度解析。内部资金层面呈现短期压制与长期支撑并存特征:节前资金避险情绪引发散户获利了结行为,叠加节假日流动性需求,对沪指形成即时压力;但中长期资金面改善提供底层支撑,两融余额已攀升至 2.42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达 2.29 万亿元,两者共同构建市场稳定基础。行业事件方面,游戏版号获批直接驱动板块情绪升温,铜供应端问题则推升工业金属板块估值,两类事件分别对应消费与周期领域的结构性机会。外部环境聚焦美联储政策转向,9 月降息概率超 90%的预期显著缓解全球流动性压力,弱美元环境理论上利好工业金属等板块,但国际金价波动对贵金属板块形成阶段性拖累。技术面修复需求主导日内震荡特征,5 分钟级别背离修复过程促使指数在关键点位反复整固,为后续趋势形成提供技术缓冲。核心矛盾提示:短期资金避险与长期资金增配的博弈,叠加美联储政策预期与技术面修复需求,共同构成当日市场波动的底层逻辑。需特别关注两融余额(2.42 万亿元)与北向资金持仓(2.29 万亿元)所代表的机构力量,其对散户情绪的平抑作用可能影响节后市场走向。
板块表现市场板块分化显著,呈现“领涨-领跌”特征,资金聚焦核心标的而非普涨。领涨板块中,游戏板块受版号政策驱动,工业金属板块因供应短缺走强,AI板块则受益于技术突破,共同推动科技成长赛道活跃。具体表现为:科创 50 指数 9 月 24 日大涨 3.49%(盘中一度涨近 5%),创业板指同日涨 2.28%,主要受半导体产业链(特别是设备与材料)强势爆发带动;近半年电子(32.6%)、计算机(28.5%)、通信(25.8%)等科技成长板块领涨。
9月25日市场资金呈现“日内分化、结构博弈”特征,主力资金与散户行为差异加剧市场结构性矛盾,量能萎缩则凸显增量资金不足的制约。当日尾盘主力资金出现撤离迹象,与9月2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0.07亿元、超大单净流入228.31亿元形成对比,反映机构对节前风险的规避情绪升温。资金结构分化显著,24日超大单集中流入金融、科技等权重板块推动主力资金转正,而中单、小单持续分化,显示散户与机构的博弈仍在持续。
板块偏好上,科技成长与传统赛道呈现“冰火两重天”。9月25日上午计算机、新兴产业及算力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科创50板块同步录得大幅流入,AI算力等细分领域更获ETF资金持续配置;反观电子、LED及半导体板块则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形成科技板块内部的显著分化。资金分布呈现“权重集中、小票失血”特征,前50大权重股贡献超65%交易量,中小盘股因缺乏增量资金持续被抽血,这一结构直接导致“指数强个股弱”的市场表现。
量能层面,9月25日沪市成交额10012.11亿元,沪深总成交缩至23710亿元,连续两日缩量,叠加主力资金尾盘撤离,显示当前市场突破动能不足。北向资金虽长期呈现配置型流入(近半年累计净流入1142亿元,9月单月接近400亿元),但当日与主力资金共同规避节前风险,反映长期配置需求与短期交易行为的显著差异。
关键数据速览
• 主力资金:9月24日净流入120.07亿元(超大单228.31亿元),25日尾盘流出,算力板块流入、电子板块流出
• 量能水平:沪市10012.11亿元,沪深总成交23710亿元,连续两日缩量
• 资金结构:前50大权重股贡献65%交易量,散户与机构博弈持续
技术分析当前上证指数技术面呈现短中长期特征分化,需从“形态+点位+趋势”三维度综合研判。短期来看,5 分钟 K 线顶背离未化解,午后回踩存在技术必要性,盘中下探 3841 点后快速反弹,验证该点位支撑强度,反弹至 3867 点附近遇阻回落,显示抛压仍存。中期日线呈现箱体震荡特征,5/10/20 日均线缠绕,收盘站稳 10 日均线但量能明显萎缩,3856 点成为短期强弱分水岭,站稳则有望上攻,失守或引发抛盘,多空力量处于平衡状态。长期需关注市场结构分化,沪指箱体修复指标与深市 5 浪上涨形成对比,根源在于权重股与成长股的结构差异,前者主导沪指震荡整固,后者推动深市趋势上行。
关键技术参考:短期支撑 3841 点、压力 3867 点;中期分水岭 3856 点,站稳可看高一线,失守需警惕调整风险。
后市展望短期来看,节前最后三个交易日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格局,资金面呈现散户兑现与机构护盘的博弈特征。乐观情景下,若放量突破 3867 点可冲击前高 3883 点;谨慎情景下,失守 3841 点需关注 3820 点支撑,防范资金撤离波动。中期牛市氛围明确,多家券商研判 A 股延续“宽幅震荡、逐级抬升”,沪指站上 4000 点概率约 65%,沪深 300 市盈率 13 倍,估值与杠杆风险可控,长钱入市机制完善构筑“慢牛”支柱。风险方面,需警惕小长假不确定性、量能约束及消费复苏持续性等问题;机会聚焦科技主线(半导体、AI)、“十五五”规划相关领域及节前红包行情。
操作建议:轻指数重个股,优先关注创业板、科创板超跌成长股,回避无业绩支撑的高位题材股,控制仓位并把握板块轮动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