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耳君前几天听长辈们闲聊退休金涨幅,有退休多年的大伯算着养老金增长,感叹“眼看着这些钱每年涨的虽然不多,但生活里也真能帮上忙”。
比如,2015年办理退休手续的灵活就业人员,工龄十五年、个人账户储存两三万元,每月就能领到1609元,这还是当年北京企业退休人员的最低标准。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这笔钱当然无法让生活上多宽裕,但是可以覆盖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开支。
右耳远闻的角度来看,随后十年里养老金稳步上调,虽然涨幅逐年趋缓,但生活感受明显。2016年每月涨170元,到1779元;2017年涨155元,达到1934元;2018年涨150元,2084元。
每天小区里见到的邻居大妈,和我说用这些钱安排小日子都轻松一些。2019、2020年,每月涨160元,养老金分别达到2244元、2404元;2021年涨150元,达到2554元。对退休人员来说,增加的这部分钱可能意味着孩子来了能去外面搓一顿,或者小孙子上兴趣班不用太紧张。
近几年,涨幅虽小但仍在稳步增加。2022、2023年每月涨131元,养老金分别达到2685元和2816元;2024年涨101.63元,到2917.63元;2025年涨67.38元,2985.01元。生活上,这意味着退休老人在日常购物、医疗小开支上多了些余裕。右耳君想,虽然数字不大,但对于灵活就业群体,长期积累下来也是可感的改善。
对于还未退休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要想领到或超过2985元,缴费年限至少要超过二十年,甚至二十五年。简单说,就是要在缴费上多一些耐心和规划。像小区群里那位刚退休的朋友,就分享了他的经验:“早参保、持续缴费,十几年下来,退休生活才更稳。”
总体来看,北京的养老金调整让不少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变化,从买菜、缴费到陪孙子上兴趣班都有小幅改善。你怎么看?右耳君挺想在评论区聊聊,大家身边的退休生活,是不是也有这些数字背后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