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是很多人生活中常遇到的小麻烦。有人觉得是感冒没好透,有人以为是鼻炎又犯了,随便用点感冒药或鼻炎喷雾应付,可鼻塞却反反复复,甚至越来越严重。直到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鼻子里竟长了 “肉疙瘩”—— 鼻息肉,正是它在悄悄堵住鼻腔,影响呼吸。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通常呈现为灰白色、半透明的 “肉疙瘩”,摸起来柔软,一般不会有明显痛感。但别小瞧这小小的 “肉疙瘩”,它带来的影响可不小。起初,患者可能只是偶尔鼻塞,尤其在夜间或晨起时更明显,随着息肉逐渐长大,鼻塞会变成持续性的,不管是坐着、躺着,鼻子都像被堵住一样,只能靠嘴巴呼吸。
长期用嘴呼吸,会让干燥的空气直接刺激咽喉,引发咽干、咽痛,还可能导致咽喉部反复感染。而且,鼻息肉会影响鼻腔的正常功能,让嗅觉逐渐减退,原本能轻易闻到的花香、饭菜香,慢慢变得模糊,严重时甚至会完全丧失嗅觉。更麻烦的是,鼻腔和鼻窦相通,鼻息肉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堵塞鼻窦开口,引发鼻窦炎,出现流脓涕、头痛、面部胀痛等症状,让人头晕脑胀,影响工作和学习。
那么,哪些人容易被鼻息肉 “盯上” 呢?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的人群要特别注意,长期的炎症刺激会让鼻腔黏膜不断增生,增加鼻息肉的发病风险。此外,免疫力较低、经常感冒的人,以及有鼻息肉家族史的人,也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能诱发鼻息肉。
很多人对鼻息肉存在误解,认为它不痛不痒,没必要治疗,或者觉得吃药就能消除。实际上,鼻息肉一旦形成,单纯依靠药物很难彻底清除,尤其是已经长大、影响呼吸的息肉,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现在的鼻内镜手术已经非常成熟,医生会通过细小的内镜的观察,精准切除息肉,同时尽量保留鼻腔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减少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术后只要遵医嘱进行护理,定期复查,就能有效降低复发的概率。
除了积极治疗,预防鼻息肉也很重要。有鼻炎、过敏史的人,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在过敏季节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平时要保持鼻腔清洁,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鼻腔内的细菌和分泌物堆积,降低炎症发生的几率。还要注意增强体质,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感冒的次数,从根源上减少鼻息肉的发病可能。
总鼻塞看似是小问题,却可能隐藏着鼻息肉这样的健康隐患。如果发现自己鼻塞反复不愈,甚至出现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千万别不当回事,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 “肉疙瘩” 继续危害鼻腔健康,让呼吸重新变得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