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多少大学老师被大学生虚假的竞赛忽悠过?考研,每一个大学硕士导师需要注意,你真的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吗?

各位老师想当年上学那时候,学历才叫物以稀为贵,能考上研究生的,大多是真钻学问的,想混日子的人少。可现在不一样了,学历扩招

各位老师想当年上学那时候,学历才叫物以稀为贵,能考上研究生的,大多是真钻学问的,想混日子的人少。可现在不一样了,学历扩招这么多年,硕士生的素质,水平随着规则政策的改变而下降了。现在考研的学生里,不少人想法,不是冲着做研究,学本领来的,就是想混个文凭。这时候咱当老师的就得拎清了:学生想混,咱不能跟着混。你是老师,是国家把培养人才的担子交你手上了,不是让你当“毕业机器”的。老师的师德在这一刻十分重要,如果培养废柴,那不是坑学生,是坑国家。

目前有很多教育专家提出的建议是让每个学生都去读大学,以后或许只会很少人读不了大学,这么做的目的,第一是为了普及教育,第二最重要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现在社会上的岗位就这么多,年轻人毕业没活儿干,让他们先去大学里 “缓一缓”,看似能暂时解决问题。可这么一来,如果没有大幅度扩招学历,这些学生不可能读大学,也会和老师们那个年代一样,但是偏偏因为规则调整而让这些学生浑水摸鱼读了大学,这其中有些学生自身能力很差,但是又想给自己贴金,所以弄了很多可以花钱买的比赛证书和其他人代写的论文,在保研,考研复试阶段,这些水货比赛一定要有所防备,不要被蒙。所有大学老师必须要警惕。

根据《广州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从中看到商机,以低门槛、高获奖率为噱头,通过收费的式举办一批含金量低、组织松散,但是取名非常高大上的比赛:比如:大学生拉格朗日数学竞赛,国际大学生技能竞赛等等高大上,但是虚假的竞赛,吸引学生参赛以获取综测加分。这类竞赛在业内被称作“水赛”,参与者只需花几十元报名费、提交简单的作品“走个过场”,即可轻松获奖,有的机构甚至直接出售相关证书。还有的学生直接找机构写论文,从选题到答辩稿全是别人弄的,自己连论文里的核心观点都说不清,完全在糊弄!

这些 “水货” 在保研、考研复试的时候最容易蒙人,咱所有大学老师都得绷紧一根弦:别光看学生简历上 “满满当当” 的证书和论文,得往深了问——真本事经得住追问,那些 “水货” 一被问就露馅,咱可不能让这些混日子的学生占了真正想做学问的学生的名额。

说白了,时代变了,学生想法多了,但咱当老师的本分不能变。哪怕学生揣着混文凭的心思来,咱也得把他往正道上带。考试出点新题,逼他们动脑子,灵活的题才能考察出学生是不是真的在背题还是真有本事。别嫌麻烦,你手里出去的学生,将来是能挑大梁的,还是只能混日子的,咱心里得有个数。

毕竟,国家缺的是能干事的人才,不是揣着文凭的“混子”。咱守住底线,学生哪怕一开始想混,最后也能学成真本事——这才是咱当老师的价值,对吧?

评论列表

炫斗
炫斗 7
2025-09-11 17:40
作者分析的十分透彻,现在大学虚假的竞赛太多。名字取得高大上,花钱就可以得到,也没人管。大学监管部门应该盯紧,不要承认这些虚假的水货比赛。为国家培养实干人才。[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