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月亮与六便士》这3句话,渡了无数人。

《月亮与六便士》【英 国】毛姆 著"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毛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深夜加完班,走在

《月亮与六便士》

【英 国】毛姆 著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毛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深夜加完班,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突然问自己:我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有,那恭喜你,你和100年前的斯特里克兰德有着同样的困惑。

只不过,他选择了一条更极端的路——40岁那年,他抛弃了一切,只为了画画。

妻子说他疯了,朋友说他傻了,但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毛姆先生的这部小说,原型是法国画家高更。

你可能不知道,高更在成为画家之前,年薪相当于现在的50万美金,妥妥的金融精英。

但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重读这本书,我发现这三句话,收获丰富,分享给你。

01

世界冰冷而残酷,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先问你个扎心的问题:你觉得这个世界公平吗?

别急着回答,先听我讲个故事。

斯特里克兰德到巴黎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

住6法郎一晚的破旅馆(相当于现在20块钱的小旅社),经常三天才吃一顿饭,冬天连件像样的外套都没有。

他的朋友施特略夫看不下去了,把他接回家照顾。

结果呢?

斯特里克兰德病好了,转头就勾搭上了人家老婆。

最后,这个可怜的女人自杀了,施特略夫崩溃了,斯特里克兰德呢?

他耸耸肩说:"关我什么事?"

是不是觉得这人太混蛋了?

但书里有句话,让我沉默了很久:"世界冰冷而残酷。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话听着丧,但它说的是实话。

根据《2024职场人压力调查报告》显示,87%的职场人感到压力很大,其中32%的人觉得"压力大到想辞职"。

你拼命工作,以为能换来升职加薪,结果呢?

35岁一到,第一批被"优化"的就是你。

你对朋友掏心掏肺,结果呢?

转身他就能把你的秘密当八卦到处说。

这世界啊,它真的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对你温柔。

但,你知道吗?接受这个事实,反而是一种解脱。

当你不再期待世界为你改变,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就真正长大了。

笑着接受,然后继续往前走,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02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来,再问你个问题:如果让你放弃现在的一切去追梦,你敢吗?

我猜90%的人都会说:想想就好,房贷谁来还?孩子谁带?老父亲谁照顾?不要搞了,没钱?......

没错,这就是现实。

但斯特里克兰德不一样,他是真的敢。

他老婆一直想不通:"你在伦敦年入2000英镑(相当于现在年薪100万),住着大房子,有仆人伺候,这不香吗?"

斯特里克兰德的回答绝了:"我必须画画。这是一种病。"

注意,他说的是"必须",不是"想要"。

书里有段话,我每次读都想哭:"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什么意思?

六便士就是你的工资、你的房子、你的稳定;月光就是你心里那个"万一实现了呢"的梦。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低头捡六便士,因为抬头太奢侈了。

这世界上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另一种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斯特里克兰德最后死在了塔希提岛。

死前,他在墙上画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壁画,然后让妻子烧掉。

为什么要烧?

因为他已经触碰到了他的月亮,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你可能会说:"我可没他那么极端。"

确实,咱不用学他抛妻弃子。

但偶尔问问自己:在这个月薪5000、房贷8000的日子里,你还记得自己的月亮吗?

哪怕只是在深夜里偷偷看一眼,也是对灵魂的交代啊。

03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

这,可能是全书最颠覆三观的一句话了。

斯特里克兰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渣男?没错,抛妻弃子,还睡朋友老婆。

天才?也没错,他的画最后成了传世之作。

冷血?确实,看着救命恩人痛苦,他无动于衷。

痴情?竟然也是,他对艺术的爱,纯粹得让人落泪。

同一个人身上,怎么能有这么多矛盾?

这是不是特别毁三观?

但仔细想想,咱们自己不也这样吗?

微信步数3万,却说自己在减肥;

朋友圈晒加班,实际在摸鱼;

一边骂老板是周扒皮,一边努力表现求升职;

一边羡慕别人月入10万,一边躺平刷抖音到凌晨。

《2024年中国网民行为调查》显示:

68%的人制定了年度计划,只有12%能坚持超过3个月

45%的人说要早睡早起,平均入睡时间是凌晨12:47

89%的人说要读书学习,人均每年读书量只有4.67本

看到了吗?我们都是矛盾的集合体。

所以啊,别太苛求完美了。

接受自己的复杂,接受别人的多面,这个世界会简单很多。

真实,有时候比正确更重要。

写在最后

知道吗?

《月亮与六便士》在豆瓣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打五星的人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打一星的人说:"就是个不负责任的渣男故事。"

同一本书,为什么评价差这么多?

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你在挣扎,就能看懂他的挣扎;

你在妥协,就能理解他的决绝;

你在寻找,就能听到他的呼唤。

我特别喜欢一位读者的留言:"30岁读这本书,觉得斯特里克兰德是疯子;40岁再读,觉得他是勇士;现在50岁了,我觉得他只是做了自己。"

是啊,也许月亮和六便士,从来就不是选择题。

你可以白天认真搬砖,晚上悄悄写诗;

你可以一边还房贷,一边学画画;

你可以做个普通人,但心里装着不普通的梦。

记住毛姆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

2025年了,别再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了。

点个【赞】,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