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9月28日),安徽省物理学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的获奖名单,一时间成为家长和教育圈关注的焦点。这份名单不仅是一张成绩单,更是窥见全省顶尖高中理科实力的“晴雨表”。
一场顶尖学霸的角逐,已然落下帷幕。本次竞赛共决出赛区一等奖80名,二等奖312名,三等奖403名。而最受瞩目的,无疑是那19位成功闯入省队的学子,他们即将代表安徽,向全国决赛的最高荣誉发起冲击。
01.省队19人:三强争霸,谁与争锋
根据规则,省队成员由一等奖前19名自动产生。今年,这19个宝贵的席位被全省7所顶尖高中瓜分。其中,合肥一中、安师大附中、芜湖一中三所名校形成“第一梯队”,以绝对优势占据了省队人数的前三甲,展现出强大的集团竞争力。
合肥市第一中学(7人):完建辉、许奕航、张攖宁、周正、张贺玄、彭子瑞、罗芃浩。
作为老牌强校,合肥一中以7人之姿强势领跑,独占省队三分之一以上名额,其实力之雄厚可见一斑。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人):王子奥、陈锴洲、赵鑫旺、吴昊俣、王怿睿。
安师大附中紧随其后,5人入选的成绩同样亮眼,与合肥一中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
芜湖市第一中学(3人):赵乐际、葛旭东、徐浩然。
芜湖一中稳扎稳打,3名学子成功跻身省队,捍卫了其在皖南地区的领先地位。
其余省队成员分别来自:
安徽省宣城中学(1人):余杭。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1人):马一铭。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1人):谢遇周。
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1人):陈泽润。
值得一提的是,省队中来自淮北一中的“马一铭”,与安徽化学省队中来自合肥一中的另一位“马一铭”同名。两位“马一铭”同时在理科竞赛中脱颖而出,堪称一段佳话,也提醒我们在关注成绩时,别忘了这些有趣的巧合。
02.一等奖80人:遍地开花,格局初显
如果说省队是“皇冠上的明珠”,那么一等奖的分布则更能反映各地市、各学校的整体竞赛水平。本次80名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全省14个地市(黄山市、亳州市本次无人入围)。
从学校来看,合肥一中再次展现了其“霸主”地位,独揽21个一等奖,几乎占据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虽规模不大(一个年级仅约210人),却表现出了惊人的“高精度”培养能力,不仅4人获一等奖,更有多人获得二三等奖,堪称“小而美”的典范。
各地市一等奖分布详情:
合肥市(30人):合肥一中21人,合肥八中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4人,合肥一六八中学1人。
芜湖市(24人):芜湖一中13人,安师大附中11人。芜湖双雄并立,构成了安徽物理竞赛的强大一极。
宣城市(5人):宣城中学5人。
淮北市(4人):淮北一中4人。
马鞍山市(4人):马鞍山二中4人。
宿州市(4人):宿城一中4人。
其他地市:安庆、蚌埠、滁州、淮南、池州、阜阳、六安、铜陵各有1人入选。
03.二三等奖:星光熠熠,黑马频现
在总计715人的二三等奖名单中,我们看到了更多学校的努力与突破。许多学校尽管在生源上不占优势,但凭借对竞赛的重视和科学的培养体系,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不容忽视的“潜力股”。
这些学校中,既有像合肥四中、阜阳三中、铜陵三中这样的公办学校,也涌现出不少民办高中的身影,如亳州簧学高级中学、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蚌埠博雅培文实验学校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大规模教学闻名的六安毛坦厂中学,以及在当地享有盛誉的枞阳县浮山中学、潜山县野寨中学、肥东圣泉中学等,也都在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充分说明,优质的竞赛教育正在全省范围内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
一份竞赛名单,背后是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是师生共同的汗水与智慧。我们为省队的天才学子喝彩,也为每一位在竞赛道路上勇敢攀登的年轻人鼓掌。
这些物理新星的涌现,不仅是个人和学校的荣光,更是安徽基础理科教育蓬勃发展的缩影。期待省队队员在全国赛场上再创佳绩,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校加入竞争,共同推动安徽学子走向更广阔的科研舞台!
恭喜所有获奖的同学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