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炸完军工、再炸补给线,俄不再给乌军留后路

6天2100枚导弹!俄军对乌军工体系的饱和打击仍在持续,安东诺夫工厂的残骸还在冒烟,第聂伯河大桥的爆破预案已输入火控系统

6天2100枚导弹!

俄军对乌军工体系的饱和打击仍在持续,安东诺夫工厂的残骸还在冒烟,第聂伯河大桥的爆破预案已输入火控系统。

图-160轰炸机蛰伏至前线600公里外,乌军无人机产能暴跌50%,这场从军工绞杀到补给封锁的立体攻势,正将50万大军逼入绝境!

这场困死战的终极剧本,会在爆炸中写下怎样的结局?

毁灭性打击,军工体系摇摇欲坠

俄罗斯国防部通报显示,自6月6日起俄军对乌克兰展开大规模报复性轰炸。

6月6-7日俄军连续两日发动大规模空袭,动用超过407架攻击型无人机、44枚导弹以及空基 / 海基 / 陆基高精度武器 。

此次打击规模宏大远超冲突爆发以来的任何一次军事行动,清晰表明俄军战略重点可能已从单纯领土争夺,转向对乌克兰战争潜力的系统性摧毁。

位于沃伦州卢茨克市的“马达”航空发动机厂,作为乌克兰米格-29战机全体系维护的核心工厂被俄军精准打击。

一旦该工厂彻底损毁,可能将致使乌空军至少半数的战机丧失作战能力。

基辅郊区一套“爱国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被焚毁,德制IRIS-T防空系统库存告急,乌军区域防空网出现致命缺口。

利沃夫州和捷尔诺波尔州的无人机装配厂也被夷为平地,直接切断了乌军近期频繁使用的 FPV 自杀式无人机补给链。

俄罗斯战地记者尤里?波多利亚卡透露,当下基辅完全暴露在俄军火力打击范围内毫无遮蔽。

俄军改变作战节奏,摒弃以往“打一天、歇几天”的模式,采用“蜂群战术”,每日发动如蜂群般密集的攻击。

在武器装备运用上俄军主要依赖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各类精确制导炸弹与滑翔弹,以及大量先进无人机,大大提升了攻击的精准度与效果。

切断补给命脉,第聂伯河上的危机

乌克兰控制的第聂伯河流域,对其在该地区以东部署的约50万乌军而言,是极为关键的战略枢纽。

流域内的切尔诺贝利东部小镇铁路桥、卡尼夫发电站坝顶桥、切尔卡瑟州桥、卡米扬斯克公路桥以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桥,这5座桥梁至关重要。

北约援助的武器弹药、医疗物资、食品补给等要输送到东部前线,都必须通过这5座大桥。

一旦这些桥梁被炸毁乌军的补给线将面临被彻底切断的严峻风险,而乌克兰又缺乏足够渡轮维持物资运输整个前线乌军的后勤系统届时将陷入崩溃。

俄罗斯准备动用空射巡航导弹、地面发射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火星战术弹道导弹和奥列什尼克中程弹道导弹等多种远程武器系统,对这些桥梁实施摧毁,目标直指切断乌军前线 50 万大军的补给。

在冲突早期俄军鉴于桥梁的民用属性以及国际舆论压力,对打击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谨慎。

但如今俄罗斯可能已不再克制,决意炸毁这5座大桥,以达成切断乌军补给线的战略目的。

这清晰反映出俄罗斯为彻底击败乌克兰,不惜采取更为强硬、决绝的战略。

全面去军事化,困死前线乌军

俄罗斯当前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即通过切断乌军补给线困死前线 50 万大军,推进对乌克兰的全面去军事化进程。

历经两年多激战近期俄军系统性摧毁乌军工体系、打击补给线,使 “去军事化” 行动进入终极阶段,手段极为彻底且残酷。

在苏梅州战场俄军发射 FAB 滑翔制导炸弹、运用光纤无人机,对乌军侦察车辆、破坏小组、外国雇佣军部署地点、战地指挥所、弹药库和炮兵阵地等目标实施系统性猛烈炮击。

通过物理摧毁与持久消耗的双重策略,俄罗斯试图让乌克兰失去维持现代军队的物质基础与组织能力,使其无法再对自身安全构成威胁。

如今乌克兰在军工体系受损、补给线面临被切断的困境下,前线50万大军的处境愈发艰难。

而俄罗斯的这一系列战略行动,也让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充满更多不确定性,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期待冲突能早日平息,恢复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评论列表

用户80xxx89
用户80xxx89 4
2025-06-12 18:26
放屁!不是说乌鸦🐦‍⬛司机都快打到莫斯科了吗?

一意 回复 06-12 20:30
经常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