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夏,如愿考进滨海的燕大,终于可以撒开欢儿地看课外书啦!不光在图书馆借,还办了两年学校对面渴读书屋的年卡。
从不翘课,很少逛街,业余时间都用来如饥似渴地捧读自己喜欢的中外名作。
燕大经常举办书展,那时咬牙把《基督山伯爵》《红字》等名著全拿下,青春文学有郭敬明第一版的《幻城》和绝版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还收了一本很厚的《安妮宝贝作品集》,最知名的《告别薇安》《七月与安生》等中短篇都收录在内。
后来买到了单行本的2000年最老版《告别薇安》,封面神秘清冷,纯白长裙的女子氤氲在一片深蓝背景中,内含几篇私小说,如今已不再发行。
安妮宝贝,当年小资文学的最佳代言人,文风性感慵懒,似乎看透一切,对凡尘世事不屑一顾。
她的作品,现在想来,对于那时从未恋爱过的自己,就好像是一个若有似无的男朋友。
他无时无刻不在撩拨你,关心你,却又总保持着触不可及的遥远距离。
他每天都在,永远不会消失,直到某天你断然将他摈弃。
当时满怀着对爱情的希冀,完全不知道未来的老公就在对面宿舍楼。
现在想想,在博园公寓的甬道上我们曾有过多少次擦肩啊!
白天持续践行着从出生就设定完毕的“乖孩子”“好学生”该履行的一切行为准则,深夜打开床头灯,捧读安妮的小说,脑海中全是那个沉默寡言,穿棉布衬衣,系带翻绒皮鞋,喷青草味道古龙水,爱听帕格尼尼的男人。
“音乐像一根细细的丝线。缠绕着心脏,直到感觉缺氧般苍白。”
“在等电梯的时候,他会低下头,轻轻呼吸残留在肩上的花朵清香。衣服上常常粘着细小的粉色花瓣,他把它们摘下来咀嚼。”
“那一天,也是在电梯里,乔对他说,它们有味道吗?她是他的同事,不在同一个部门。他面无表情地看着她。他说,也许和你的嘴唇一样。”
“是的,我常常想,人应该如何决绝地处理自己,可是生活已经把我们磨得半死不活。”
“她的邪气慧黠的腔调。那些晦涩简单的语句。他未曾遇见过这样冰雪般凛冽的女孩。”
回看25年前的文字,矫情么?是。
但没必要批判,那只是网络时代开端应运而生的历史产物。
2000千禧年无惊无险地平安度过,世界末日并未如约而至,世纪初的浮躁疯狂震荡在每个人的心灵幽谷。
网络,成为人们抒发情绪的最佳场所。
沉浸于这种文字,免不了滋生些小资情调,骨子里奉行浪漫理想主义。
永远忘不了那年夏天在北京E世界逛街时,习惯追随在我身后,被我的刻薄任性气得跺脚、红着眼睛低吼“你到底要我怎样”的他。
从那一刻,才开始真心想与之交往,并携手度过此生。
须臾间,便已相偎相伴19年。
书架上这本孤单的《告别薇安》,今天最后一次翻阅。
再见啦,我们曾一起逝去,又一同重生。
本文为“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即“公子世无双456”(姜丹)原创,如若喜欢,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_^)。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指教、转发和分享。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