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已经撤出阿富汗四年的美国,如今又准备重返旧地。与此同时,中国却在外交部的新闻稿里,仅用106个字强调了对阿富汗“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尊重。别小看这短短几个字,它其实是塔利班临时政府最在意的一根稻草。问题来了:这是中美在阿富汗的新一轮博弈,还是特朗普在打一场政治秀?
特朗普的算盘:政治秀大于现实操作
美军重返阿富汗?听起来热血澎湃,但现实中难度比火星移民还高。美军当年撤出时,留下的不是空白,而是一地鸡毛。今天再回来,面对的不是昔日的喀布尔傀儡政权,而是一群在血与火中打出来的塔利班。更何况,美国国内厌战情绪浓厚,财政赤字早就爆表,特朗普再怎么张口,也很难真的掏得起这笔钱。
所以,说“重返”更多是特朗普的政治语言:在国内,他要借此体现对于拜登错误路线的纠正,再狠狠踩踏一下老对手;在对外,他用基地靠近中国的说法,给战略界画一张“恐吓图”,强化自己“强硬派”的人设。
说白了,特朗普不是要真打仗,而是要真圈粉。
塔利班的分裂与焦虑
塔利班内部确实有分歧:喀布尔派希望和西方搞缓和,好换取解除制裁;坎大哈派则更谨慎,不愿被美军牵着鼻子走。但无论哪一派,都不会接受美军重返巴格拉姆基地。这不仅仅是国家主权问题,更是他们政权合法性的底线。一旦美军再来,塔利班就会在自己民众面前彻底失去执政的正当性。
中国的克制承诺
中国强调“尊重阿富汗独立”,外界可能解读为对塔利班的“定心丸”。但必须看清:这不是军事保护伞,而是政治防火墙。中国的逻辑很现实:第一,阿富汗是中国西部安全的缓冲区,不希望再被外部势力搅乱;第二,中国不会也不可能重演美国式的“深度介入”,那是无底洞;第三,支持塔利班更多是为了维持地区稳定,给中巴经济走廊等项目创造安全环境。
一句话,中国的支持是有限度的,塔利班若不能在治理上做出基本改进,友好关系也可能随时缩水。
美国的低成本搅局手段
即便特朗普不真派兵,美国依旧有工具箱:无人机斩首、金融制裁、扶持反塔力量。这些方式不烧钱,却能让塔利班焦头烂额。这才是真正的威胁,而不是“重返驻军”那种大动作。
阿富汗人最怕的不是哪国大兵的脚步声,而是战争阴影的再度降临。二十年,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年轻人没活过成年。今天塔利班喊出“独立和领土完整”,其实就是一句集体心声:别再来打扰了。
美国2024年财政赤字已超过GDP的7%,再打一场阿富汗战争?连美国的智库都直言:这只是特朗普的政治口号。
根据联合国报告,阿富汗近97%的人口仍处于贫困线以下,这意味着任何新的制裁或军事冲突,都会是社会灾难。
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伊朗联合发声反对美军重返阿富汗,说明这不仅是中美对抗,而是地区国家的普遍共识。
阿富汗再一次被推到大国博弈的舞台中央。但我们要看清:特朗普的“重返论”更像是一场政治烟雾,而塔利班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外部侵略”,而在于能否摆脱“反抗者心态”,转型为“治理者”。
至于中国的表态,不是“包揽一切”,而是“划定底线”。支持主权完整,不等于无条件兜底。阿富汗要想真正走出阴霾,关键还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