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心态的改变,几乎都会引发行为的改变,而行为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某些事或对某些人的改变。
比如在思想上认可减少控制孩子,几乎能够促使行为发生改变,这种行为的改变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身体产生形态上的改变。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微小的行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可能存在一种行为对物理世界毫无改变的情况。
又比如贴面膜这件事,如果仅盯着某些成分就认定它无效,但事实上即便只是贴个黄瓜片,也会带来一丝改变,只是这种改变当下肉眼难以察觉。
再比如说搞副业,即便刚开始的结果与付出不成正比,未能达到你所追求的大目标,但它依然会对整个人产生影响,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因这件事衍生出其他技能或推动职业发展。
总有一个从0到1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是最难的,大部分人都在这个阶段之前就放弃了,缺乏一种死磕到底的信念。
再说减少控制孩子这件事,它非常困难,因为这涉及到文化的影响、遗传的偏好、本能反应以及原生家庭传承下来的思维模式。
而且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控制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都这么做。然而问题恰恰在于,大家都做的事未必适合未来发展,未必就是捷径。
举个例子,法国鹅肝是一种传统的高档美食,其传统工艺是在将鹅肝取下后放置几个小时再进行烹饪加工,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鹅肝才被定义为最正宗的。
后来,由于食品安全法案的规定,不允许在把鹅肝放置几个小时后再烹饪,必须即刻制作。当时很多人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会让鹅肝不再正宗。
后来经过科学试验和大量人员的品尝测验发现,采用现代方法制作的法国鹅肝不仅营养价值保存得更好,而且口感也更佳。
这个例子说明,传统流传下来的东西虽然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未必就是真理,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谣言和以讹传讹。
就拿法国鹅肝的例子来说,早已无法追溯在久远的时代究竟是谁、因什么原因要求将鹅肝放置几个小时再烹饪。这些细节太过复杂,难以追究。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当下有更好的改进方法,更适合现代人的烹饪方式。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方法众多,其中很多确实是好用且可行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有害的。特别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是本末倒置。说得严重些,有些方法完全是在害孩子。
以控制孩子为例,这种行为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人们的思想中,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存在控制孩子的行为,或者将某些行为美其名曰为“为了孩子好”。
这就导致培养优秀孩子的效率低下。花费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精力,却做了一些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的事情。
比如我家二宝同学的妈妈,把一家人的收入,甚至包括老人的收入都投入到了兴趣班上。孩子去游乐园玩耍都成了逢年过节才能享受的恩惠。这位妈妈认为这是高投入高回报、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但实际上,这样做在当下让孩子变得优秀的概率较低,性价比很低。
这位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控制孩子,而事实上这就是一种控制。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去游乐园玩耍,而不是跳街舞;想要的是玩具车,而不是画画课;想要的是和同学在户外自由玩耍,而不是练习硬笔书法。
在这里并不是劝大家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也不否认兴趣班的意义,更不是说硬笔书法不好。只是这些兴趣爱好应该根据孩子的天赋来选择学习,而不是让孩子什么都学。毕竟一个孩子很难做到样样精通,必须有所取舍。
在精准定位孩子的天赋后,为其选择一个对应的兴趣班即可,其他方面可以阶段性地辅助一下,比如书法课、体育课等。没有必要将过多的精力和金钱浪费在将来可能会放弃的事情上。
总之,要先意识到控制孩子不符合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同时要觉察自己哪些心态和行为是在过度保护孩子,哪些行为是盲目跟风、未经独立思考就随大流去做的。我们的目的是尽量排除无关紧要的事情,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之处,以提高培养优秀孩子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