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 年,汴州金銮殿。 55 岁的朱温抚摸着新铸的龙椅,嘴角噙着得意的笑。这个从草莽起家、凭数百人横扫中原的枭雄,刚亲手终结了 289 年的大唐,手握半壁江山,麾下猛将如云。可谁能料到,戴上皇冠的他,竟像被抽走了所有智谋与勇气,短短 5 年从 “无敌战神” 沦为 “常败笑柄”,最终死在亲儿子刀下,尸骨裹着破毡草草埋了。
同一个人,为何称帝前后判若两人?是权力让人昏聩,还是另有隐情;这背后藏着的历史真相,远比 “打胜仗” 本身更值得深思。
草根逆袭:他曾把 “弱鸡开局” 玩成 “王者剧本”883 年的汴州,没人看得起刚上任的宣武节度使朱温。彼时的中原,秦宗权拥兵数十万号称 “百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甚至传言以人肉为粮;李克用的 “鸦儿军” 铠甲鲜明,战斗力冠绝天下;就连周边小藩镇的兵力,都能轻松碾压朱温带来的几百亲信。
可就是这样一个 “垫底选手”,却用 20 年时间杀出了一条血路 —— 他的胜利密码,真的只是 “会打仗” 吗?
1.反杀 “吃人魔王”:偷袭不是蛮干,是精准算计
面对秦宗权这尊 “大魔王”,朱温的每一次偷袭都藏着深谋远虑:新募士兵刚归队,他立刻趁敌军情报滞后发起突袭;大雾锁城时,他亲率精锐摸营,利用能见度差打乱敌军部署;甚至在招待援军将领的宴席上,借故离席奔袭敌营 ——不是敌军太弱,是他把 “信息差” 和 “时机感” 玩到了极致。
更关键的是,他懂得借力:主动联合朱瑾等藩镇抱团,把 “一己之斗” 变成 “群起而攻之”。888 年秦宗权被俘斩于长安时,没人再敢嘲笑这个 “偷袭起家” 的军阀 —— 这哪是运气?分明是乱世里最清醒的生存智慧。
2.平定山东:背叛盟友前,他早布好了局
击败秦宗权后,朱温把矛头对准了曾经的盟友朱瑾、朱喧兄弟。当朱氏兄弟暗中 “挖墙脚” 拉拢他的士兵时,朱温非但不怒,反而顺水推舟派精锐假意投靠。等到这些 “卧底” 站稳脚跟,他立刻以 “偷兵” 为借口翻脸,里应外合一战打残对手。
对付徐州军阀时溥,他更显耐心:明知对方战力薄弱,却不急于攻城,先派朱珍、庞师古扫清外围据点,断其粮草援军,直到时溥众叛亲离才收网。所谓 “战无不胜”,从来不是硬拼,而是算准了每一步的节奏。
3.压制李克用:把对手玩得 “内忧外患”
李克用的 “鸦儿军” 确实勇猛,但朱温根本不跟他拼蛮力。他一边联合魏博等藩镇孤立河东,一边挑动李克用麾下将领叛乱 —— 连最能打的李存孝,都在他的离间计下死于义父之手。更绝的是,他怂恿唐昭宗下诏讨伐李克用,让对手瞬间成了 “朝廷钦犯”。
等到李克用内部乱作一团,朱温才挥军北上,一度把对方围困在太原,逼得李克用差点弃城逃亡。此时的朱温,哪是军阀?分明是兼具谋略与手腕的政治家。
907 年四月,朱温废唐哀帝,正式称帝建梁。可皇冠刚戴稳,曾经的 “算无遗策” 就变成了 “屡战屡败”,三场硬仗打下来,不仅输光了家底,更输光了所有人的信任。
1.潞州之败:被 “毛头小子” 按在地上摩擦
称帝仅一个月,朱温派 10 万大军围攻潞州,志在一举消灭李克用残余势力。可谁能想到,10万大军打了半年,换了三任主帅,愣是攻不下一座孤城。更可笑的是,908 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继位,朱温竟嗤之以鼻:“这毛头小子能成什么事?” 转头就回了汴州享乐。
李存勖偏要打他的脸:亲率大军每日奔袭百里,在三垂冈借着大雾发起猛攻。睡梦中的梁军猝不及防,两万多人当场被杀,粮草军械丢得一干二净。得知败讯的朱温瘫坐在龙椅上,半天憋出一句:“生子当如李存勖,我的儿子都是猪狗!”——曾经算计别人的人,如今成了被算计的笑柄。
2.柏乡惨败:八万精锐,死得连裤衩都不剩
潞州输了还想翻盘,朱温集结八万精锐,铠甲亮得晃眼,号称 “天下无敌”。可李存勖根本不跟他硬碰:派少量骑兵天天在阵前辱骂挑衅,把梁军惹得怒火中烧,不顾一切地追进了预设的包围圈。
一声令下,晋军精锐骑兵从两侧杀出,把梁军分割得七零八落。一战下来,两万人被杀,三万匹战马、七万件铠甲被缴,主将王景仁带着几十人狼狈逃窜。这哪是打仗?分明是送人头。经此一役,后梁的主力部队几乎被打光。
3.幽州之耻:五万大军,被六百骑兵吓破胆
最丢人的是幽州之战。当时李存勖正率军攻打刘守光,后梁后方空虚,这可是朱温复仇的绝佳机会。他派五万大军趁虚而入,还跟刘守光约定南北夹击,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数万梁军打只有数千人防守的枣强,死伤万人才破城;紧接着,李存审派 600 骑兵伪装成梁军,深夜混入大营纵火呐喊。五万大军瞬间炸营,士兵们争相逃命,路上又遭河北百姓袭击,最终两万多人被杀,粮草军械丢得漫山遍野。曾经把偷袭玩成艺术的人,如今竟被偷袭吓得溃不成军。
此战过后,朱温又气又病,逃回汴州就一病不起。912 年,他被儿子朱友珪派人刺杀,肠流满地,死后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只用破毡裹着扔在了地下 —— 这就是 “天子” 的结局。
颠覆认知:不是不会打,是称帝拆了自己的根基有人说朱温称帝后 “变蠢了”,可真的是这样吗?翻看史书才发现,他的失败从来不是 “能力退化”,而是称帝这件事,亲手摧毁了他赖以成功的所有根基。
1.政治自杀:从 “正义之师” 变成 “人人喊打的乱臣”
称帝前的朱温,永远打着 “替天行道” 的旗号:打秦宗权是 “平叛”,讨李克用有 “天子诏书”,哪怕是兼并藩镇,也能找个 “违抗王命” 的借口。可他急于称帝,不仅弑杀唐昭宗,还制造 “白马驿之祸”,把三十多名朝臣扔进黄河,美其名曰 “清除浊流”。
这一下彻底捅了马蜂窝: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军阀纷纷打着 “光复大唐” 的旗号结盟,就连原本臣服的河北藩镇也心生不满。他以为皇冠是权力的象征,却没想到成了 “靶子”—— 乱世里,“名不正则言不顺”,没人认他这个 “弑君者”。
2.自毁长城:把能打的将领全逼反、杀绝
朱温能崛起,靠的是一批猛将死心塌地跟着他。可称帝后,他的猜忌心疯长:“我能篡唐,他们会不会篡我?” 于是,功臣宿将成了他的眼中钉:
氏叔琮曾凭一己之力压制李克用,就因为 “军政不修” 的罪名被赐死;
朱友恭帮他弑杀唐昭宗,转头就成了 “替罪羊”,被他灭口堵嘴;
头号大将朱珍因擅杀部下被斩首,几十个将领跪地求情都没用;
战功赫赫的刘知俊吓得直接投降李茂贞,反过来带着敌军打后梁。
《旧五代史》里说 “功臣宿将往往以小过被诛,众心益惧”——将士们连命都保不住,谁还敢拼命?五万大军被六百骑兵吓退,看似荒唐,实则是人心散了的必然结果。
3.对手升级:遇到了 “六边形战士” 李存勖
如果说李克用是 “有勇无谋”,那李存勖就是 “智勇双全”。这个年轻人刚继位就平定叔父的叛乱,把河东内部拧成一股绳;战略上精准狠辣,总能抓住朱温的破绽;更懂得团结人心,张承业、周德威等文臣武将死心塌地跟着他。
一边是君臣相疑、人心涣散的后梁,一边是上下一心、锐意进取的河东 ——朱温不是输在了战术上,是输在了 “团队” 上。
朱温的悲剧,从来不是 “称帝后变蠢”,而是他误把 “军事胜利” 当成了 “统治根基”。他以为只要手里有兵,就能坐稳皇位,却忘了曹操当年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隐忍 —— 曹操比他聪明的地方在于,懂得 “名份” 和 “人心” 的重要性。
更讽刺的是,后来灭梁称帝的李存勖,竟完美复刻了他的翻车路:登基前英武如李世民,登基后沉溺享乐、滥杀功臣,最终在兵变中被杀。这哪里是巧合?分明是乱世的铁律: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说 “五代之乱,极矣”—— 那个时代,军阀们只看到了皇位的诱惑,却看不到背后的责任。朱温用五年时间证明:比起冲锋陷阵的勇猛,克制欲望、凝聚人心的智慧,才是真正的 “帝王之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