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前阵子西贝预制菜的事儿是不是还让你跟着揪心?贾国龙那边焦头烂额,舆论场里全是食品安全的讨论,从预制菜的标准到餐饮行业的诚信,大伙儿吵得热火朝天。结果这热度还没焐热,就被一桩更离谱的事儿给 “截胡” 了 —— 有人敢在喜马拉雅山上放烟花,直接把西贝的热搜给顶得没了踪影。
这事儿一出来,连原本骂西贝的网友都转了风向:“比起预制菜,还是山上放烟花更离谱”。今天小陈就跟大伙儿好好掰扯掰扯,这到底是场 “艺术盛宴”,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生态闹剧?
一、“菜鸟团队” 上线:烟花炸在喜马拉雅,争议炸遍全网先给大伙儿解释下,最近被骂惨的 “菜鸟团队” 不是咱们熟悉的物流平台,而是俩 “大人物” 凑的局 ——“菜” 是世界顶级烟花艺术大师蔡国强,“鸟” 是世界知名运动品牌始祖鸟。这俩一合伙,干了件让全网炸锅的事。
2025 年 9 月 19 号,就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的喜马拉雅山脊上,他们办了场名为 “升龙” 的烟花秀。按照官方说法,主题是 “东方巨龙腾飞”,要传递 “祥瑞” 的符号,说白了,就是给始祖鸟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营销。现场放了三段烟花,场面搞得挺宏大,请来的嘉宾直到出发当天才知道目的地是喜马拉雅山 —— 之前还以为是在城市夜空表演,可见这保密工作做得有多 “到位”。
可烟花刚放完,骂声就跟着来了。最核心的槽点就俩字:环保。始祖鸟这牌子一直打着 “环保”“户外保护” 的旗号,结果转头就跟蔡国强在生态最脆弱的喜马拉雅山搞烟花秀。懂行的人都清楚,烟花里含重金属和烟雾污染物,在这种降解能力极差的高原地区,污染几乎是永久性的;更别说烟花的巨响可能惊扰野生动物,甚至引发地质灾害。
有网友直接锐评:“这哪儿是‘升龙’,分明是‘毁山’”。还有人翻出东北俗语,说这就是典型的 “山炮行为”—— 又土又蠢,拿着生态当儿戏。
二、富士山拒了,圣维克多山拒了:为啥偏在这儿能 “通关”?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事儿压根不是蔡国强第一次想干。早年间,他就想在日本富士山搞类似的烟花秀,主题都想好了,叫 “樱花漫天的日子”,结果被日本环保部门一口回绝。要知道,富士山海拔比喜马拉雅低得多,污染物降解速度快不少,人家都没松口。
之后他又盯上了法国的圣维克多山,照样吃了闭门羹。可到了咱们这儿,不仅批下来了,还搞得神神秘秘。有媒体拍到,早在 8 月 3 号,烟花团队就已经在当地调试了,也就是说,审批流程很可能早就走完了,只是一直瞒着公众。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啥在环保标准严格的国家通不过的事,在咱们生态更脆弱的高原地区反而能 “一路绿灯”?审批流程到底是怎么过的?有没有公开透明的环评报告?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也没个明确说法。
要知道,喜马拉雅这地方的生态有多脆弱,早有先例。20 多年前导演冯小宁拍《红河谷》,为了拍雪崩场景,在欧若拉冰川炸了个三角形的口子,当时说十几年就能恢复,结果到现在那窟窿还清晰可见。连电影拍摄的小范围爆破都恢复不了,更别说一场大规模的烟花秀了。蔡国强团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可他们还是干了。
三、蔡国强:从奥运 “大脚印” 到山顶 “塑料花”,艺术家的野心飘了?说到这儿,就得聊聊这场闹剧的 “总导演” 蔡国强了。1957 年生的福建泉州人,跟始祖鸟背后的安踏老板丁世忠是老乡,这层关系或许让 “合作” 顺理成章。客观说,蔡国强的艺术地位确实没话说,2008 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那 29 个沿中轴线 “走” 的烟花大脚印,当年震撼了全世界;之后北京冬奥会、国庆庆典、各种博览会的烟花秀,也常有他的手笔,“世界顶级烟花艺术大师” 的头衔,他担得起。
可这位大师,早就不是第一次因为作品引发争议了。2013 年在法国塞纳河边,他搞了场叫 “一夜情” 的烟花秀,征集 50 对情侣在帐篷里,号称 “情侣达到高潮时按发射键放烟花”。当时就有人骂他 “有伤风化”“违背公序良俗”—— 把私密之事拿到大庭广众下用烟花演绎,确实越界了。
后来他的 “天梯” 烟花秀里,又用爆破的方式处理藏传佛教的坛城沙画。坛城沙画是藏传佛教密宗的重要信仰标志物,用爆破象征 “瞬间毁灭与永恒”,直接引发了宗教界的不满。
而这次的喜马拉雅烟花秀,更是把 “争议” 拉到了新高度。蔡国强真的不懂环保吗?翻看他以前的采访,聊起环保头头是道,比谁都门清 —— 毕竟他在国外办展,必须过环评这关,怎么可能是外行?说白了,就是艺术野心压过了底线,甚至想借 “国家力量” 实现自己的野心。
2008 年奥运的成功,让他尝到了 “主旋律合作” 的甜头。之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偏向 “宏大叙事”,场面要够大,主题要够 “高”,最好能跟 “民族复兴”“东方符号” 挂上钩。这次的 “升龙” 主题就是典型 —— 火药是四大发明,龙是 “东方图腾”,凑在一起看似 “根正苗红”,实则全是套路。
可偏偏这次的艺术效果还砸了。看过现场画面的人都知道,山脊上飘的黄色烟雾跟山景格格不入,刺眼又突兀;最后炸开的彩色烟花,赤橙黄绿青蓝紫堆在一起,说好听点是艳俗,说难听点就是恶俗 —— 活像超市里卖的彩色塑料拖把丝,又像垃圾场里飘的废塑料袋,哪儿有半分 “艺术美感”?
更别说这 “火药 + 龙” 的组合本身就经不住推敲。火药是咱们发明的,可一千多年来大多用在烟花上,西方拿过去搞出船坚炮,1840 年轰开了国门,这哪儿是值得炫耀的 “荣光”?分明是该反思的历史。而龙在古代是帝王专属,五爪金龙老百姓碰一下都得杀头,“龙的传人” 这说法其实是 80 年代港台歌手带起来的,跟 “民族复兴” 根本没必然联系。蔡国强这套组合,说白了就是往主旋律上凑,献媚罢了。
四、别扯国籍和阴谋论!批判要就事论事,更要找对靶心不过骂归骂,小陈得说句公道话:有些批判方向实在跑偏了。
有人挖出来蔡国强俩女儿一个是日本籍、一个是美国籍,就扣上 “不爱国” 的帽子;还有人说 9 月 19 号挨着 918,他在 “龙脉” 上放烟花是 “包藏祸心”;更离谱的是,居然有人说这是 “生物实验”,想研究污染物里的微生物怎么传播 —— 这些说法纯属扯淡。
咱批判得就事论事:他破坏生态、艺术格调滑坡、为了野心突破底线,这是事实,该骂。但拿家人国籍攻击、编阴谋论,那是互联网上的 “余毒”,不仅站不住脚,还会模糊真正的焦点。真正的问题不是 “他爱不爱国”,而是 “谁给了他破坏生态的权力”;不是 “背后有啥阴谋”,而是 “监管为啥没拦住”。
就像有人说 “蔡国强是故意的”,可再故意,没有审批许可他能办得成?那些拿着 “爱国主义” 当棍子打的人,其实是在回避核心问题 —— 毕竟骂个人容易,追问监管难。但要是绕开关键问题,下次保不齐还有人敢在保护区里搞 “艺术”。
五、最该追问的不是艺术家,是谁开了 “绿灯”?聊到这儿,大伙儿应该看明白了:这场闹剧的责任,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串 “链条” 的失守。
从小了说,蔡国强作为始作俑者,明知生态脆弱还坚持办展,艺术追求让位于野心,该担责;中间层,始祖鸟作为金主,打着环保旗号干反环保的事,虚假营销,该追责;但最关键的,是给他们 “开绿灯” 的地方审批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 —— 这才是问题的根儿。
要是审批环节能守住底线,像日本、法国的环保部门那样严格把关,这事儿压根就成不了。可现实是,不仅批了,还搞了 “秘密操作”,嘉宾直到当天才知道地点,摆明了是怕提前曝光引发反对。这种 “先斩后奏”“暗箱操作” 的审批流程,比烟花本身的污染更可怕 —— 生态破坏或许能慢慢恢复,但监管的公信力一旦破了,想补就难了。
所以追责必须按 “蔡国强→始祖鸟→审批部门” 的顺序来,缺了任何一环都不行。只骂艺术家,不查审批,那就是 “舍本逐末”,下次还会有下一个 “蔡国强”,下一个 “喜马拉雅烟花秀”。
六、烟花易冷,拷问长存:艺术的边界该在哪?最后小陈想聊聊,这场闹剧背后真正的命题:艺术的边界到底在哪?
艺术家有野心没问题,挑战边界、突破禁区也是艺术进步的动力。但这个 “禁区” 必须有底线 —— 不能凌驾于生命之上,不能凌驾于生态之上,更不能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蔡国强想追求 “震撼的艺术效果”,可这种效果如果要用喜马拉雅的生态毁灭来换,用永久性的污染来换,那根本不是 “艺术”,而是 “自私”。就像科学领域的 “狂人”,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约束,再厉害的发明也可能变成灾难;艺术领域也是如此,没有底线的 “创新”,只会沦为野心的工具。
这场烟花秀炸完了,黄色的烟雾散了,彩色的碎屑落了,但留下的问题没那么容易消失:被污染的土壤要多久才能恢复?被惊扰的野生动物要多久才能回归栖息地?审批环节的漏洞要怎么补上?艺术的边界要怎么界定?
这些问题,比 “西贝预制菜安不安全” 更值得我们追问。毕竟预制菜的问题可以靠标准解决,可生态的伤口、监管的漏洞,要是不及时修补,迟早会变成更大的麻烦。
烟花易冷,但留下的拷问该热着 —— 希望这次的闹剧能真正敲醒警钟: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企业,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普通人,都别把生态当 “儿戏”,别把底线当 “摆设”。毕竟喜马拉雅的山,炸不起;咱们的生态,更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