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秀兰,今年53,老伴儿比我大两岁,我们俩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就守着几亩薄田,供儿子读完了大学。儿子倒也争气,毕业后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还娶了个城里的媳妇,去年给我们老两口添了个大胖孙子。
这该是皆大欢喜的事儿,我这心里,沉甸甸的。那天,儿子打电话来说:“妈,你跟我爸来城里住吧,帮我们带带孩子,我们上班忙,实在顾不过来。”我一听,心里就犯了难。去城里住?不是我们老两口的风格。我们在农村住了一辈子,邻里邻居都熟络,去城里人生地不熟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再说了,我这身体也不好,有腰间盘突出,干点重活就疼得直不起腰,带孩子不是轻松的活儿,我哪能应付得来?
我就跟儿子说:“儿,妈这身体实在不行,带不了孩子。要不这样,妈每个月给你补贴1000块钱,你请个保姆或者让你岳母帮帮忙?”儿子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说:“妈,行吧,我跟小丽(儿媳)商量。”
挂了电话,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我知道儿子儿媳压力大,城里开销大,孩子出生后更是花钱如流水。我也有自己的难处,我这身体,去城里就是给他们添乱。
过了几天,儿子又打电话来了,这次语气有点不对劲:“妈,小丽她妈身体也不好,带不了孩子。保姆我们也不放心,不是自己人。妈,你还是来吧,我们真的需要你。”我一听,心里更乱了。
我跟老伴儿商量了半宿,最后决定还是不去。我们俩身体都不好,去城里就是受罪。再说了,我们也得为自己打算,老了不能全指望儿子。我们打算再干几年,攒点钱,以后养老用。
我又给儿子打了电话:“儿,妈真的去不了。这样,妈每个月给你1500,你找个靠谱的保姆。”儿子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说:“妈,好吧,我跟小丽再想想办法。”
那天,我正在地里干活,接到儿子的电话,语气急促:“妈,你快来城里一趟,小丽要跟我离婚!”我一听,差点没晕过去。这咋回事儿?好好的日子,咋就要离婚了?
我顾不上地里还没干完的活,匆匆收拾了几件衣服,就坐上了去城里的车。一路上,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到底发生了啥事儿。
到了儿子家,一进门就看见儿媳小丽坐在沙发上,眼泪汪汪的。儿子在一旁抽烟,眉头紧锁。我一看这架势,就知道事儿不小。
“儿,小丽,到底咋回事儿?咋就要离婚了?”我急切地问。
儿子叹了口气,说:“妈,带孩子的事儿。小丽她妈带不了,保姆我们又不放心。你又不肯来,小丽觉得我们不重视她,不重视这个家。”
小丽一听,哭得厉害了:“妈,我不是怪你。我就是觉得,我们都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我们身边。孩子出生到现在,你都没抱过他几次。我真的觉得好委屈。”
我一听,心里也不是滋味。我确实没尽到一个做奶奶的责任。我也有我的难处。我试着跟小丽解释:“小丽,妈不是不想来。妈这身体真的不行,带不了孩子。妈每个月给你们补贴钱,就是想让你们过得轻松点。”
小丽摇了摇头:“妈,钱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的是你的关心和陪伴,不是钱。”
我一听,是,钱能解决很多问题,解决不了亲情的问题。我意识到,我可能真的做错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了很多,想到了儿子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想到了我们一家三口在农村的快乐时光。我也想到,如果我一直这样固执下去,可能会失去这个家,失去儿子和儿媳的尊重。
生活就是这样,有起有落,有喜有悲。只要我们一家人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