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躲,成了成年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躲过年时追问近况的亲戚,不是不懂礼貌,是怕几句寒暄后,又要反复解释为什么还没结婚、工资多少
躲街角偶遇的旧熟人,不是记不起过往,是担心开场白的好久不见之后,只剩尴尬的沉默,躲曾经聊到半夜的旧关系,更不是突然冷漠,是看着对话框里的在吗,竟想不出接下来该聊些什么,怕打扰了对方,也怕为难了自己
以前总觉得,关系要靠频繁联系才能维系。和好友分享每天的琐事,给远方的同学寄明信片,连朋友圈里的每条动态,都要认真点赞评论,
可越往后越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不打扰才是更贴心的体谅。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正忙着赶方案,不确定人家是否愿意分享当下的心情,更怕自己的热情,成了别人的负担。
有人说这是人情变淡,是彼此的冷漠。可我倒觉得,这更像一种温柔的自保。我们都在学着不轻易麻烦别人,也不随意占用他人的时间
学着把没说出口的想念,藏在看到你过得好就够了的祝福里,学着接受有些关系,就是会从热络走向平静,从朝夕相处变成偶尔想起
不再勉强自己维系力不从心的关系,不再纠结为什么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删掉很久没聊过的联系方式时,不会再难过,收到旧友的动态,没点赞也不会再愧疚——
我们终于学会,用不牵扯给彼此留余地,用各自安好成全彼此的生活
这样好不好呢,好像没有标准答案,只是看着身边越来越多人,都在悄悄退出彼此的人生,没有争吵,没有告别,只是慢慢不再联系,或许这就是成长的常态,我们不再追求所有关系都热热闹闹,而是学会在独处时安心,在疏远时坦然
毕竟,能安安稳稳过好自己的日子,不打扰别人,也不被别人打扰,本身就是一种踏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