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别再傻傻分不清!区分编制与非编制,1个简单方法让你秒懂

以前要想看一个人是不是体制内的,看穿着挺管用,白衬衫配深色夹克,西裤或休闲裤,看着利落正式。说话也有讲究,聊什么都像写总

以前要想看一个人是不是体制内的,看穿着挺管用,白衬衫配深色夹克,西裤或休闲裤,看着利落正式。

说话也有讲究,聊什么都像写总结,先讲重要性再讲必要性,正反两面都能说得周全,一套一套的。

手势也特别,说话时食指敲桌子,或者举到眼睛高度晃几下,再接着讲。

站着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前倾像在听人说话,级别高的双手背在身后,神态严肃,旁人自然不敢插话。

这些特征凑一块儿,大概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后来网上出了个段子,把“行政夹克”调侃得有意思。

“防风防雨不防腐,透气透汗不透明,公平公正不公开,耐磨耐穿不耐查”。

加上总有人冒充体制内行骗,穿这衣服的反而不敢随便露了。

除了开会、听指示这些必须正式的场合,现在体制内的人出门更爱穿休闲装或者商务装,普通人一眼看过去,还真分不清谁是“自己人”。

不过最近几年风向变了。

电视剧《县委大院》里有段挺真实的戏,乡书记李来友请客吃饭,进门前东张西望,特意把衬衫下摆从裤腰里拽出来,手里抱着俩没标签的矿泉水瓶,进去后还回头瞄两眼,老板跟他打招呼,他只点头不说话。

这架势,活像怕被人看出自己是体制内的。

可艺术到底是艺术,现实里现在根本不用这么藏着掖着,真还在体制内的,基本不去饭馆酒店;不在编的更不去,怕被人调侃“没编制”。

为啥?

现在查得严,规矩多。

体制内的人怕“八小时外”出岔子,随便吃个饭都可能被说“不注意影响”。

不在编的更犯不着凑这个热闹,以前还想着“混个脸熟”,现在发现根本没必要。

真有本事的人,哪用靠吃饭拉关系?

现在走在街上,以前的“体制内标配”几乎见不着了。

以前总听人说“寥落门脸店,店店有阶绿”,意思是饭馆里坐的多是体制内的人。

现在倒好,饭馆里要么是做生意的,要么是打工的,偶尔有几个熟人碰面,聊的都是家长里短,谁也不提“编制”俩字。

说到底,时代已经变了。

以前靠穿着打扮、说话办事“看身份”,现在更看重真本事、实本事。

至于“在编不在编”,本来就是工作性质不同,又不是高低贵贱,藏不藏、分不分,还真没那么重要了。

至于其他正式最常见的鉴别是下面这样。

即通过国考省考入职的公务员,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入职的员工,都是编制内。

而机关单位招的“劳务派遣工”、事业单位自己招的“合同工”,基本都是非编制的。

总结下,经编制部门备案、上了“编制名册”的,就是编制内,反之则是非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