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黄河大桥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其跨度全长1596.2米,预计2025年8月下
尖扎黄河大桥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其跨度全长1596.2米,预计2025年8月下旬可实现合龙,没想到快完工时,出现了中间垮埸…到底是那个环节出现问题呢?

本人分析来看,还是两边的竖立的塔矮了,造成了吊索线与受力垂直线的角度过大,有效抬升力越低,吊索线即使受力500吨,而带给本桥梁承重点的向上升力,也不足1/20…

在中学物理学(力学)上,力学逻辑谈到不同方向的合力,其中就谈到:多股外力越平行于需要的作用力方向,合力就越大;反之,几股外力与需要作用力方越趋向于垂直,其合力越接近于零。就下面图来说,斜拉绳越与重力的红线平行,或者说与重力红线的仰角越小,有效作用力就越大!

根据这个逻辑来推理,斜拉绳索是为了拱形桥梁有向上的承重量,有效向上作用力是竖向的,为了吊索向上抬力有效,就应该让斜拉绳索与受力垂直线角度越小,如果竖立塔越高,斜拉绳索的与重力红线仰角就越小,有效拉力就越大!如果吊索线是竖着的,有效拉力才达到100%!根据上这一逻辑,就可以看到:本桥吊索线与承重垂直线快垂直了,向上带来的有效拉力也就几乎近于零了。本桥还在合在前,第5对吊索还没有来得及跟进,施工时的自身重量已经突破了极限,垮塌也就必然了!

说白了,还是设计上有了缺陷,或者说搞设计的人忽视了力学上的合力,才抛开了斜拉索线的有效作用力问题(即分力有极限)。如果在设计上把两边的竖立塔提高,斜拉绳的有效拉力自然提升了!退一步来说,即使第四对斜拉吊索能承重1000吨,可拱形梁的上端快与两端的竖立塔点持水平,向上有效的拉升力,只会趋向于零,怎么会有向上的拉力(承重)呢?
如果是斜拉绳索拉断了,说明拉力突破了极限,也是施工时垂直向的重力,把斜拉绳索的拉力逼向极限,照样是设计者没有考虑斜拉绳拉力有效的问题…
这件塌桥事件,将会成为中国基建历的反面教材…
斜拉绳索拉力的有效数据,根据仰角的角度陈列出来,并不复杂,只是本设计团队并没有去做…让这个号称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铁路连续钢桁拱桥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因为斜拉绳索设计的缺陷,搞成了一个白砸钱的工程!
202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