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演义小说中的瓦岗寨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瓦岗寨是说唐之演义小说的主角,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聚义反隋等等,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那么瓦岗寨在历史上的真实

瓦岗寨是说唐之演义小说的主角,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聚义反隋等等,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那么瓦岗寨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瓦岗寨中,真正的创始人只有三个,而秦叔宝和单雄信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小说中那么好。

最开始的时候,翟让因犯罪逃亡到瓦岗,随后在这里聚众起义,说是起义,实际上就是带着一伙人专门干一些拦路抢劫的事情,专用名词叫做盗匪。

不久之后,李世勣和单雄信前来投奔,就这样,翟让、李世勣、单雄信三人组成了瓦岗寨的原始股。

但此时的瓦岗寨,依然没有摆脱盗匪的身份,由于实力较弱,无法与朝廷正规军对抗,瓦岗军只能继续干一些拦路抢劫之事。

在这期间,李世勣与单雄信意气相投,两人于是结为兄弟,誓同生死。

初,李世勣与单雄信友善,誓同生死。——《资治通鉴》

由于瓦岗寨就在单雄信和李世勣的家乡附近,而且周围地区比较贫困,所以李世勣认为周边地区都是乡里乡亲的,在这里打劫说不过去,而宋、郑两州靠近运河,位于水运交通枢纽一带,商旅众多,经济发展较好,油水大,到这些地方劫掠的话,收益更高。

翟让十分认同这个建议,于是带着瓦岗部众到运河一带劫掠公私财物,瓦岗军由此得以发展壮大,人数规模达到一万余人,不久之后,有一个人的加盟彻底改变了瓦岗军的命运。

这个人就是李密,他跟着杨玄感谋反失败后,听说瓦岗军发展迅猛,于是前来投奔到了翟让的军中,最开始的时候,翟让并没有把李密当回事,而且听说李密是杨玄感的旧部后,还一度想杀了李密。

关键时刻,李密凭借过人的口才,说服了王伯当,引荐他面见翟让,李密就是利用了这个机会向翟让献出自己为瓦岗军设计的发展战略:

“如今皇帝昏庸无道,百姓怨声载道,精锐兵力耗尽在辽东战场,与突厥的和亲关系也已断绝,此刻却还巡游扬州、越地,弃都城于不顾。这正是如同刘邦、项羽奋起夺取天下的时机!凭您的雄才大略,兵马精锐勇猛,完全可以席卷长安洛阳两京,诛除暴君、消灭虐政,那么隋朝的灭亡便指日可待了。”

这话既是为瓦岗军今后的根本战略定下了基调,也是在拍翟让的马屁,翟让听完后,十分赞同,对李密更加敬重,当场就下令释放了李密。

随后,翟让派李密出面去游说周边的小股起义军,李密不愧是一代枭雄,周边各路义军纷纷被李密说服,转而投效瓦岗,瓦岗军由此实力大增。

这期间,李世勣在和李密的相处中,发现李密颇有一代英主风范,不仅智谋超群,而且雄才伟略,相较于翟让来说,李密更适合作为瓦岗军的首领,带领瓦岗军发展壮大,于是,李世勣私下曾经与王伯当等人一起劝说翟让,把瓦岗军首领的位置让给李密,但翟让当时并未采纳。

不久之后,李密认为瓦岗军的队伍日益壮大,需要攻占一座大的城池作为根据地才行,于是建议攻取荥阳,得到翟让以及李世勣等人的认可。此后,瓦岗军按照李密的建议,为进攻荥阳做准备,先攻克了金堤关,接着攻克了荥阳下辖的大部分县城。

由于瓦岗军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于是派出名将张须陀率军讨伐,像张须陀这样的名将,翟让此前多次败在他手里,这次一听说张须陀来了,翟让顿时就泄了气,立马就想带着人马远走他乡,以躲避张须陀的兵锋。

这时,李密站出来反对,同时表示张须陀弹指可灭,为此还向翟让保证,说自己一定能打败张须陀,翟让由此决定和张须陀一战。

随后,在李密的部署下,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由翟让率军与张须陀正面交战,再派一千余精兵埋伏于大海寺附近的小树林。

翟让与张须陀正面交战时,佯装败退,一路朝着大海寺附近撤退,张须陀此前多次打败翟让,这次也没把翟让放在眼里,中了骄兵之计,看着翟让败退,直接就带兵追了上去。

谁知,进入小树林后,突然伏兵四起,张须陀所部损失惨重,这一战中,参战双方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将。

张须陀所部带着秦叔宝、罗士信(罗成的原型)两员猛将,这二位当时是效命于朝廷的,和瓦岗军是敌对的关系,秦叔宝此前与单雄信、李世勣(徐茂公的原型)也没有任何交集。

而瓦岗军方面,则是翟让、李密、李世勣、单雄信、王伯当等人参战。

小说中的瓦岗寨众多结义兄弟在这一战中厮杀起来,要是没看过历史的,估计会以为瓦岗军内讧了。

这一战,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和罗士信转而投奔驻守在虎牢关的裴仁基,而瓦岗军则由此进一步壮大。

不久之后,裴仁基在虎牢关受不了监军御史萧怀静的排挤,在李密的招揽下,带着儿子裴行俨(裴元庆的原型)、秦叔宝、罗士信等人投降瓦岗军。

紧接着,东阿县人程咬金原本聚集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后来眼见天下大乱,于是投奔了李密。

从这一刻起,演义小说中所谓的瓦岗军众兄弟才算是凑齐了。

在这些新投降的人才中,李密十分器重秦叔宝和程咬金,李密从瓦岗军中挑选各种精壮士卒,单独组建了一支8000人的军队,号称内军,这支军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是李密手里的王牌,而秦叔宝和程咬金分别被任命为帐内骠骑,负责统领这支精锐,可见李密对这二人的器重程度。

这个时候,瓦岗军内部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

翟让、李世勣、单雄信等人是瓦岗军的创始元老,李密、秦叔宝、程咬金、裴仁基、罗士信等人是李密招揽来的,也是崛起的新贵,他们之间最多存在同事关系,并没有像演义小说中那种结义兄弟的情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密带着瓦岗军攻破兴洛仓,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一时间,归附者多达几十万人,到了这一步,隋炀帝终于开始重视瓦岗军这股义军,随即派王世充率领大军讨伐。

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不仅屡次击败王世充,还攻破了洛口仓,直接威逼洛阳,但李密始终没能攻克洛阳。

此时,瓦岗军实力大增,地盘也得到了大规模扩张,一跃成为天下民军之首,翟让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比不上李密,于是主动将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但是,李密一直忌惮翟让,最终找了个机会设下鸿门宴,杀害了翟让,吞并其部众,翟让死后,李世勣、单雄信从此归附了李密。

这期间,李渊宣布起兵反隋,从太原发兵攻占了长安,而李密则带着瓦岗军与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形成军事对峙。

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州被宇文化及弑杀,隋朝最强精锐骁果军被宇文化及掌控,宇文化及想带着这支十余万人规模的天下第一精锐返回关中。

而瓦岗军的地盘就是宇文化及返回关中的必经之路,而且宇文化及的粮草不足,想要补充就只能攻打瓦岗军手里的洛口仓。

杨广死后,身在洛阳的越王杨侗被拥立为帝,洛阳方面想让宇文化及和李密互相攻伐,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于是给李密下诏,说李密如果能杀了宇文化及,替先帝杨广报仇,那么事成之后便迎接他到洛阳担任辅政大臣。

对于李密来说,宇文化及一定会经过他的地盘,而且觊觎瓦岗军手里的粮仓,双方不可避免地会爆发大战。

可如果跟宇文化及打起来的话,他又担心洛阳方面会趁机袭击瓦岗军的后背,而洛阳方面此次送来让他攻打宇文化及的诏书,正好可以利用,只要李密假意答应了洛阳方面的要求,就能稳住洛阳方面,到时候跟宇文化及打起来,就不用担心洛阳方面回袭击自己了。

就这样,李密带着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展开了正面对决,这场战役,实质上就是天下第一民军与天下第一精锐之间的终极对决,最终,李密打败了宇文化及,但瓦岗军也因此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大战结束后,王世充趁机大举进攻瓦岗军,此时的瓦岗军已经元气大伤,最佳策略就是坚壁清野,坚守不战,再派出偏师袭击洛阳,让王世充来回奔波。

王世充的军队本来缺粮严重,只要坚守不战,等王世充粮草耗尽,退兵之时,再趁机进攻,必能一举击破王世充,甚至攻下洛阳。

然而,李密麾下的众多将领,尤其是新归降的原骁果军将领立功心切,极力求战,李密经不住众将的请求,竟然同意和王世充正面对决。

瓦岗军本来只是一支盗匪一样的武装,李密一路走来,把这样一支武装发展壮大为天下第一民军,没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刻,却犯了致命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只需要犯一次,便足以葬送过去辛苦积累的一切。

值得注意的是,魏征也在瓦岗军中,只不过职务卑微,说不上话,他也极力反对与王世充正面对决,但这话根本传不到李密耳中,而且裴仁基等将领也反对,可李密压根听不进去。

不久之后,瓦岗军与王世充在北邙山展开决战,瓦岗军最终惨败收场。

这一战,除了李密带着一部分人逃脱外,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裴仁基、裴行俨、罗士信等人均被王世充俘虏,而李世勣则是因为带兵镇守黎阳,因此躲过一劫。

李密逃走后,原本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因为瓦岗军的地盘大部分都还在自己人手里,李世勣作为瓦岗军创始元老,李密败逃后,李世勣就接管了其余地盘,但李密信不过李世勣,不愿前往李世勣控制的地区,最终选择了投降李渊,李密投降李渊后不久,设计离开长安,试图反叛,以图东山再起,结果被事败被杀。

而李世勣其实是忠于李密的,在李密投降后,李世勣献出瓦岗军的地盘、人口、财富,以李密的名义投降李渊,自己不居功,他的这种忠义精神受到李渊的嘉许,当场被赐姓李,莱国公,李世勣原名徐世勣,由此改为李世勣。

魏征虽然当时没啥名气,但也投降了李唐,不久后进入太子府,成了李建成麾下的核心谋士。

而秦叔宝、单雄信、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等人则投降了王世充。

不久之后,李唐方面和王世充爆发战争。

秦叔宝和程咬金之间的关系最好,他们认为王世充气量狭小,目光短浅,不是英明之主,于是在一次和李唐交战的机会,脱离战场,投降李渊,事后被划归秦王李世民帐下,罗士信也随后利用一次率军攻打谷州的机会,率部投降李渊。

而身在洛阳的裴仁基父子,则受到王世充的猜忌,裴仁基于是和一些隋朝老臣试图暗杀王世充,再拥立越王杨侗复辟,结果事情败露,全家被王世充所杀。

但裴仁基有个年幼的小儿子裴行俭逃过一劫,被罗士信收养,后来罗士信战死后,这个孩子被李世民收养,成了名将苏定方唯一的传人,唐高宗李治时代,裴行俭打得突厥人闻风丧胆,成为一代出将入相的人物。

王世充击败了瓦岗军后,实力大增,开始和李渊逐鹿中原,接着,李世民带着军队与王世充展开了较量,621年,李世民在虎牢关一战击破前来支援王世充的窦建德,迫使王世充投降。

李世民占领洛阳后,下令杀单雄信,李世勣百般求情也无济于事,最后无奈之下,在行刑之时,割下自己一块大腿肉,随单雄信一起入土,以全兄弟之义。

622年,窦建德麾下的大将刘黑闼卷土重来,李世民率军讨伐,虽然打赢了,但猛将罗士信战死。

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秦叔宝、程咬金直接参与其中,李世勣持中立态度,但也有一说是支持李世民的,魏征则在太子那边和李世民作对。

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得大权,登基为帝后,昔日的瓦岗军名将,最著名的只有秦叔宝、程咬金、李世勣成为了李唐开国功臣,魏征则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招揽,成了贞观时代的名臣。

其中,秦叔宝在贞观前期病死,魏征活到了贞观后期,程咬金和李世勣活到了唐高宗时代,都位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