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婚姻废墟中的女人:比起离婚,我更怕承认这20年是个错误!

深夜两点,你躺在床上,听着身边人熟悉的鼾声,却感觉比独自一人时更加孤独。你们已经多久没有做爱了?三个月?半年?还是更长?

深夜两点,你躺在床上,听着身边人熟悉的鼾声,却感觉比独自一人时更加孤独。你们已经多久没有做爱了?三个月?半年?还是更长?你甚至记不清最后一次接吻是什么时候。银行账户上的数字令人焦虑,每次谈到钱都以争吵告终。至于爱?那更像是一个遥远记忆中的神话传说。

如果这描述的就是你的婚姻现状,而你还在问“如何继续”,那我必须直白地告诉你:

你在试图用意志力对抗人性,这几乎注定失败。

这不是悲观,而是清醒。

所谓“三无婚姻”,就是一段亲密关系中,最核心的三个支柱全部崩塌。

性是人类生物本能和亲密纽带,爱是情感依托,钱是生存保障。

三者皆空,婚姻便成了空中楼阁,纯粹靠一张纸和社会惯性维持,摇摇欲坠。

当婚姻沦为“三无”,成为一具“精气神”皆无的空壳,我理解却也不理解那些依旧在其中苦苦垂泪挣扎的女人们。

在我看来,这无异于对着一具死尸哭丧,无论你怀念多久,终要把过去埋葬,去面对未来的人生。

你的执念,实则是一场虚无的自我催眠。

可为什么我们宁可痛苦也不放手?

因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又心甘情愿的给自己带上了三大心理枷锁:

01

枷锁一:生存恐惧——

"离开他,我可能会死"

我有位来访者,丈夫出轨三次,月薪三千却敢骂她"离了我你活不了"。她年薪二十万,有房有车,却真的信了这话。

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大脑里有个叫"杏仁核"的区域,专门负责处理恐惧。当面临不确定时,它就会拉响警报:"危险!别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选择确定的痛苦,也不愿尝试不确定的未来。

人对损失的恐惧比获得的快乐强烈两倍,失去一段婚姻感觉像是跳崖,尽管崖底可能铺着气垫。

哲学家卡夫卡说得一针见血:

"你尽可能让自己不离开的借口,正是你应该离开的理由。"

怎么破?

开始悄悄建立"Fuck You Fund"。

哪怕每月存500块,也要让自己有说走就走的底气。

记得抖音上那个56岁开车自驾游的苏阿姨吗?她忍了三十年,存够了钱就出发,现在活得比谁都潇洒。

02

枷锁二:身份绑定——

"不做xx太太,我是谁?"

有的人结婚二三十年,老公出轨、家暴、不给家用,她却说:"要是离婚,别人怎么看我?春节怎么跟亲戚解释?"

这叫"自我概念模糊"。

长期婚姻中,两个人会形成"共享身份",离婚不只是离开一个人,更是要撕裂已经长在一起的身份认同。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重要的社会身份被剥夺时,会产生类似肢体残缺的痛苦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可守着糟糕的婚姻,也不愿面对"我是谁"的身份危机。

荣格说过:

"最可怕的事情是全然接受自己。"

很多人宁愿活在虚假的婚姻标签下,也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怎么破?

每周做一件只属于自己的事。

报名参加瑜伽课,加入读书会,甚至只是独自去公园发呆。重点是要重新认识那个被婚姻埋没已久的自己。

03

枷锁三:沉没成本陷阱——

"我都付出这么多了"

"我为他生了两个孩子,放弃了升职机会,熬了二十年..."这是我在咨询室最常听到的话。

我们总觉得投入越多就越不能放弃,就像买股票跌了,不去分析为什么跌,只是不停补仓,最后血本无归。

这就是是典型的"沉没成本谬误"。

人对已经投入的成本会产生非理性的执着。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在维护婚姻,而是在维护自己的投资尊严。

“我怎么会看错人呢?”

“他一定会改的”

而事实是你真的看错了人,在已经失去所有支柱的婚姻里,对方不痛不痒,认定你不会走。

就像巴菲特有句名言:

"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在洞里,最起码该做的就是停止继续挖洞。"

怎么破?冷静下来,做个简单的算术题:

如果继续耗下去,再搭上五年、十年,你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用未来的可能性为过去的错误买单,这才是最贵的代价。

陷在三无婚姻泥潭中的姐妹们,我知道对婚姻的习惯像温水煮青蛙,我们已经被煮的头昏昏,身乏乏,失去了曾经的力量,去一跃而出这池还在升温的水。

但就算爬,你也要爬出来,因为水煮到最后,青蛙真的会死!

花了多少年带上枷锁,就算还要很久,很痛苦,你也要亲手把它卸下。不要想着别人来解救你,否则下一次再被枷锁困住的时候,你还是摘不下。

我们该如何卸下这些枷锁呢?

不要怕,慢慢来!

第一要务:彻底摘下婚姻的滤镜,停止期待。

别再幻想对方会改变、关系会回暖,不要恋爱脑!

“我终于明白,期待我丈夫变回从前那个浪漫体贴的人,就像期待冰箱突然开始煮咖啡一样不现实,”经历5年无性婚姻的朋友说,“一旦接受了这个事实,我反而轻松了。”

心理学上的“期望值管理”告诉我们:痛苦=现实-期望。

当期望为零,任何一点点正面的互动都是惊喜,而常态的冷漠也不会带来额外伤害。

救命稻草:发展彻底的经济独立。

没钱?

那就把精力用在赚钱上。

你们婚姻本来就没钱,你难道还要再过手心朝上的日子吗?

从小钱开始,一点点积累,你的底气和内里的力量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

这个时代,无法平等对话的绝大多数原因,就是因为经济不平等。

当你有了经济能力,你会发现你真的会变勇敢。

苏阿姨就是最好的榜样——她被困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几十年,一旦经济独立,立即获得了选择生活的自由。即使你不离开,赚钱能力也是你在婚姻中最后的底牌。

做好“单亲式育儿”的准备。

如果是为了孩子不离婚,与对方协商好,至少在孩子面前保持基本礼貌,不相互诋毁。

告诉自己:你们是育儿合作伙伴,虽然做不了好夫妻,但要努力做好父母。

最后,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期限。

不要“永远”死守一段令人窒息的婚姻。

可以是“孩子上大学后”,可以是“还清房贷后”,也可以是“五年后”。

有这个期限在,你就不会感到彻底绝望——你知道这场苦行总有终点。

也许现在的我们经济不独立,内心孱弱,但只要你在正确的方向上,哪怕改变很微小,但你已经不一样了。

勇敢的去做吧,其他的交给时间。

一年不行,那就五年,十年,也好过你一生被困在这泥潭,一点点往下陷,直到被封住口鼻,无法呼喊。

那些最终走出不幸婚姻的人,超过80%在事后表示“应该早点离开”。

美国一项跟踪研究显示,离婚五年后,大多数人的幸福感都超过了离婚前的水平——尤其是那些从高度冲突婚姻中解脱出来的人。

作家安妮·拉莫特说得犀利:

“当你把一切都装进冰箱,却发现电源从来没插上。”

有些婚姻就是那个没插电源的冰箱——它看起来像个冰箱,但却完成不了冰箱的职能。

人生苦短,不该浪费在扮演幸福上。

要么狠,要么忍,但千万不要又狠又忍地把自己活成一个婚姻中的活死人。

夜深人静时,请你问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我还会选择这样活着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改变的时刻就是现在——不管你已经在这段婚姻中投入了多少岁月和感情。

我希望你走出来,哪怕时间要花很久,但请你一定要走出来。

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美好。

因为你真的很美好。

因为你值得被爱,被渴望,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