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特朗普政府近期动作频繁,先后对多达51个国家发出加征关税的威胁,试图通过高额关税措施重塑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传来截然不同的信息,宣布将对53个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美国一边挥舞着关税的大棒,制造紧张的贸易氛围;而中国则敞开大门,积极推动共同发展。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又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强势推出“对等关税”政策,针对美国的贸易伙伴设定了10%的“最低基准关税”,部分国家甚至面临更高的税率。该政策一经发布,全球股市出现剧烈波动,许多国家经济受到了显著冲击。在短短数月内,受影响的国家数量迅速增加到51个。特朗普声称此举旨在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解决所谓的“不公平和不平衡贸易”问题。然而,美国的贸易伙伴对此反应冷淡,纷纷指责美国破坏国际贸易规则,扰乱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以欧盟为例,特朗普宣布加税后,欧盟成员国迅速通过对美反制关税措施,自4月15日起对一批美国产品征收最高达25%的关税。双方你来我往,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矛盾日益激化。
在美国全面推行加税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消息,早在去年12月1日,中国便对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行100%税目产品的零关税待遇。今年上半年,这些国家对华出口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如今,中国进一步扩大这一优惠范围,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全面实施零关税政策。中国此举意在利用自身庞大的市场优势,推动这些国家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国,每年进口的大宗商品价值占进口总额的约三成。非洲国家在矿产资源方面与中国合作紧密,中国是非洲锂矿石、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重要出口市场。同时,非洲国家急需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本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零关税政策实施后,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显著降低,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例如,卢旺达出口的辣椒因零关税政策,每公斤售价由30元降至25元,极大地惠及了当地大量农民。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咖啡和可可豆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45.7%和88.6%,在全球同类产品进口量中占比分别达到18.4%和65.4%。
在消费市场方面,中国人口众多,正积极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开展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中国市场不断扩大和开放,非洲特色产品如水果、手工艺品等将更加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对非洲国家而言,这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发展机会。通过提高非洲民众的购买力,中国商品未来也有望打开更广阔的非洲市场,实现双向贸易的良性循环。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发展对外关系。这与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违背国际贸易规则,肆意加征高额关税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通过零关税政策,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和信任。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自由贸易,为全球经济注入积极动力。反观美国,其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导致越来越多国家对其失去信任,损害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当然,中国实施零关税政策背后也有深层考量。一方面,中国希望借此推动全球贸易的公平与平衡,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度和地位。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来源,减少对个别国家的依赖。非洲地区资源丰富且市场潜力巨大,零关税政策将进一步加深中非经济联系,为双方的长期合作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政策,国际社会反响积极。非洲学者和企业家普遍认为,这体现了中国扩大自主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具体行动,将为非洲及最不发达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动力,也为全球贸易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称赞这一政策是“非洲的历史性机遇,彰显了中国坚持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