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33字,预计阅读4分钟。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真的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神作!
我曾无数次提到过这本书,因为我的成长与蜕变,很大程度上是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最近又重读这本书,是一个继续探索新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遇见自己的过程。
分享其中几点感悟和收获!
01.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复利效应,也是我经常提起的,同样也对我影响深远。
它让我看清了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也让我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所以我才能够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一路坚持到拐点,迎来指数级的增长。
比如我写作这件事,从22年底开始持续输出,到今天580+天。
前期也是无人关注、颗粒无收、收获寥寥。
但是我清楚自己在做一件极具复利效应的事情,所以非常有耐心,坚持输出,无问西东。
时间拉回到眼前,我已经更新将近600天,也收获了一批铁粉,顺利通过运营公众号实现了变现。
目前我已经举办过7期公众号实战特训营,好评如潮!
我已经迎来了属于我的“拐点”。
所以爱因斯坦,才会将复利效应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者被赚。
via《认知觉醒》
02.
舒适区边缘
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
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
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这个点也非常好理解!
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如果完全是一个新手小白,一上来就要求自己写一篇2000字深度长文,恐怕刚坐下就胆战心惊、连连后退了!
刚开始只需要写出50-100字,慢慢练习即可。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慢慢提升至500、1000字,逐级增加。
这样在舒适区边缘不断突破自己,让自己成就感满满,愉快地打怪升级。
via《认知觉醒》
03.
成长权重比
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我在22年几乎一整年的时间里,就陷入了这种误区,总觉得只要自己读越多的书,成长进步就越快。
那一年读了将近100本书,但是自己实际的变化并没有很明显。
直到我后来开始日更写作,这种变化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后来在《认知觉醒》中,看到周岭老师说的,才猛然醒悟!
原来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
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via《认知觉醒》
04.
写在后面
正如周岭老师在序言中写的:
当你真正看清这本书的样貌时,你会发现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
所以,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把它当成一本工具书,时常回顾、思考和实践,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不是一读了之、过过“脑瘾”。
《认知觉醒》一直放在书架边,方便随时拿出来阅读,每一次都能有新的感触、思考和收获。
这也是为什么周岭老师说,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吧。
当我们遭遇困顿迷茫、产生人生困惑时,不妨拿起《认知觉醒》。
或许书中不经意间的某句话,就能点亮我们的人生!
为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提供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让我们产生真正的改变。
和大家共勉~
• End •
作者简介:
林小西,一个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
2022年开始觉醒,大量阅读大量输出。
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通过自律和行动获得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587/1000 天。
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写作,欢迎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