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史记注解》之秦楚之际月表2
汉朝统治天下的百年之间,被封王的刘姓诸侯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淡泊,诸侯也越来越越沉迷于享乐,他们听从一些心怀不轨大臣的话想要做乱,势力强大的诸侯起兵反叛朝廷,势力较小的诸侯也是常常违法,因此这些人都遭到了严厉的惩罚,导致他们不仅自己被诛杀,而且封地也被朝廷剥夺。
皇帝考察上古的治理方法,然后给诸侯子弟施行恩惠,让诸侯的庶出子也可以得到封地,这是在这样的策略下,齐地被分为了七个诸侯国,赵地被封为了六个诸侯国,梁地被封为了五个诸侯国,淮南被分为了三个诸侯国。
天下的庶子被封为王,诸侯王的庶子被封为侯,这样的人有一百多位,吴楚之地,因为各地的诸侯王倚仗自己的势力反抗朝廷,因此封地被不断削减,因此燕、代之地北方没有实力强大的诸侯王,吴、淮南、长沙南边没有实力强大的诸侯王,齐、赵、梁、楚管辖范围内的名山大川都被朝廷所统治。
诸侯王的势力开始衰弱,实力强大的诸侯王也不过占据十多座城池,实力弱小的诸侯王不过占据数十里封地,他们的收益对上可以满足进贡的需要,对下可以满足祭祀的需求,他们成为了保卫皇帝的屏障。
皇帝统治的郡有八九十之多,这些地方将诸侯的封地阻断,彼此相互制约,占据着有利的地势,中央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地方势力得到了巨大的削减,强弱之势分明之后,做事情才能够更有效率。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只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臣司马迁认真的记录了从高祖以来到当今皇帝统治时期的天下变化,记录了诸侯间强弱转变的过程,让后世得人能够明白了解其中的原因,让大家知道虽然外在的势力强大,但是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依旧要以仁义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