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不是我要贪,是你非要送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农民起义)在同治年间的大清,云南爆发了很严重的农民起义,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农民起义)

在同治年间的大清,云南爆发了很严重的农民起义,这云南的衙门啊,费劲,费了老大劲,才把起义给平定了。

这平定起义,那肯定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完事儿的,那要花很多的钱,这些钱都是云南衙门自掏腰包,现在起义平定了,云南衙门就要找朝廷把这些费用给报销了。

那这个申请报销的工作,就落在了云南粮道官员崔尊彝的身上。

崔尊彝为了能把工作给干好,他没有说简单的在云南写个报告送到京师,等着京师一步一步的审理,拨款,那没时候,所以他是亲自去的京师。

而且崔尊彝还不是空着手去的,他这趟去,带了白银十万两。

哎,想要把钱报销了,你得先花钱。

地方衙门报销费用,主要是户部来负责处理,户部大小官员,经手的人很多,你都必须得打点好了,你不打点好了,他卡你一下子,你就挺难受。

除了户部之外,其它相关部门也要积极走动,你谁也不能得罪,因为京师的水太深,相互之间关系又错综复杂,你不拿钱开路,他背后捅咕你,你这事情就不好办。

崔尊彝到了京师之后,首先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周瑞清,这个周瑞清是军机章京,算是大官了。

明朝有内阁,清朝有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朝级别最高的单位,是决策部门,掌握实权,这个军机章京就在军机处上班,地位高,人脉广,崔尊彝找他,就是希望他能帮上忙。

除了周瑞清之外,崔尊彝还找了户部云南司的主事龙继栋,让他也帮忙活动一下。

这还是比较对口的,龙继栋就是京官,在户部任职,主要就负责云南方面的事务,只是他级别不高,能力也比较有限,所以他又找到了他的上司,云南主事孙家穆。

虽然职务名字是相同的,但是孙家穆的级别要比龙继栋高出不少。

孙家穆说,这个事儿没有问题,自己就能完全办的了,但是办事没有白办的,都是要收钱的,于是他开出了十三万两的价格,你崔尊彝把这个钱给到了,你们的军费,我就能帮你报销。

崔尊彝有点犯难,他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了,因为自己就带了十万两,自己总不能为了单位的事情再自掏腰包补上这三万两。

孙家穆说,你以为是我狮子大开口啊,这十三万不是我一个人的,我拿了钱,户部,兵部,工部这我都要打点,而且因为是我来疏通关系,我替你办事,我这都是要承担责任的。

双方谁都不肯让步,这事儿就没谈拢,但是在这个当口,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户部人事调动,前任户部尚书调走了,新领导到任,新尚书的名字,叫做阎敬铭。

(晚晴名臣)

阎敬铭,名气很大,他是一个清官廉吏,他做官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打击贪官污吏,很多高官都曾经栽在阎敬铭的手里。

正常来说,阎敬铭来了,那无论是崔尊彝还是孙家穆,他们都应该老实一点,反正本来他们之间的交易就没达成,这次干脆就这么算了,真要被阎敬铭给捉住,那可就完蛋了。

但是,这两位老兄弟脑回路还是比较清奇的,正常人都是,啊,户部来了一个严打贪腐违纪的领导,那咱们这事儿不能干了,他俩的想法却是,哎呀,这户部要来一个严打贪腐违纪的领导,咱们这事儿得赶紧干呐。

阎敬铭的到来不仅没有让他们就此终止,反而促成了他们之间的交易。

得知新领导要来,孙家穆主动降价,原来要十三万,现在就要八万,崔尊彝欣然同意,先给了孙家穆五万作为定金,剩下三万,等孙家穆把事情办成了再给。

孙家穆的业务也不错,钱收了他是真办事,积极推进云南军费报销的事情,很快就办的差不多了。

不太走运的是,就在事情马上就要办完之际,他们的交易被朝廷里一个叫做陈启泰的御史发现了,陈御史二话不说,马上就把这个事情给捅到了朝廷里。

陈启泰这么做,没毛病,因为纠察官员就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他向朝廷举报,不止是要收拾崔尊彝,孙家穆等人,他还有别的目的。

当时阎敬铭还没调过来,户部尚书是景廉,户部侍郎则是王文韶。

陈启泰和景廉关系一般,但和王文韶有仇,两人积怨已久,陈启泰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整治一下王文韶。

这种违法违纪的行为出在了你们户部,你作为户部的领导, 你肯定是要有连带责任的的,你要挨整。

案发的时候,已经是光绪年间了,当然那个时候光绪还只是一个小孩,他还得太监哄着呢,所以实际上处理这个案子的,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把这个案子,交给了刑部,让刑部去查。

刑部很快就把涉案人等都控制了起来,比如军机处的周瑞清,户部的龙继栋和孙家穆,至于崔尊彝,没控制住,因为这哥们感觉孙家穆肯定能给他办妥了,他已经提前返回了云南。

崔尊彝等人权钱交易肯定是没跑,但其实这个案子的关键已经不在崔尊彝等人身上了,陈启泰的目的是为了斗倒王文韶,并且想要斗倒王文韶的人,也不止陈启泰一个,陈启泰这么一搞,朝廷里很多官员都站了出来,跟风,落井下石,他们纷纷弹劾王文韶,说他肯定参与此次权钱交易,并且他平时官声就不好,应该把他撸下来狠狠的办他。

这看起来是个人斗争,但其实是政治斗争。我们说清朝和明朝有区别,清朝一般不结党,统治者都打击这种结党的行为,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党派的,只是党派属性没有明朝那么强。

光绪一朝,朝廷里分为南党和北党,南党有很多大臣,北党也有很多大臣,这个王文韶,他就是南党首领。

这些弹劾,打击,揪着这个案子不放的,那说白了,背后肯定就是北党指使。

慈禧太后纵横政坛这么多年了,这点事儿她指定看的明白,那无论王文韶有错与否,她都不打算处理王文韶,因为慈禧绝不会被北党当枪使。

只是,这样的舆论和攻势之下,王文韶自己挺不住了。

你说他收钱了,他肯定是没收,你说他参与这个案子了,他也未必参与,但他毕竟是户部的领导,他失察啊,与其处在风口浪尖,还不如及时止损,所以王文韶很快就辞职不干了。

北党借着陈启泰之手,把南党领袖给弄走了,南党可以说是势力大减。

因为王文韶本职工作是在户部,但是他也兼职军机处,他一走,军机处里少了个南党成员,北党自然得意,可以万万没想到,王文韶一走,慈禧马上就把刑部的潘祖荫和工部的翁同龢给补充到了军机处。

这两位,都是南方人,所以北党费老大劲踢走了一个南党,结果反而整来了两个南党。真是惨胜如败。

党争以王文韶出走而结束,但云南军费报销的案子,并没结束,因为这不是把龙继栋,孙家穆等人抓住就完事儿了,要知道孙家穆为了给崔尊彝报销这笔军费,他前前后后打点了不少的衙门,六部三司他都送过钱,这要是往下查,说不定得查出多少人来呢?

这其中还有一个缘故,那就是崔尊彝从云南来,他带了十万两,但他可不是带着现银来的,那么多银子他也没办法带,他带的是银票,他拿着银票到了京师,他是到银号里随取随用。

(白银 货币)

刑部顺着这条线索,又到银号里去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银号里边,存钱取钱,迎来送往,送礼收礼的,可不止崔尊彝,数年来京师官员收钱收礼,这账目什么的,在银号里都有记载。

查?你怎么查?你查的下去,查的动么?牵扯的人太多了,你要严丝合缝的查下去,搞不好都容易查到自己的身上。

住在玻璃房子里的人,不该向别人扔石头,就好像若要摘除所有脓疮,必会带出健康的血肉。

但是,朝廷也没有拉倒了,还是把案子给办了,不过只处罚了涉及这场军费报销案的官员,而没有就此兴起大案。

说是没兴起大案,就光是这个军费报销,牵连的人员就够多了,而且动辄就是尚书侍郎级别的,因此打击范围也很广了,惩处也很严厉,降贬停了一大批。

至于崔尊彝,一直没都提他,不是没提,而是这位老兄非常有远见,很有前瞻性,案发之后不久,他就死了。

事实上,崔尊彝要到朝廷报销军费,是合规的,合情合理的,他没有虚报瞒报,他主要的罪过,是想要加快这个报销流程,从而他才进行收受贿赂的行为。

也许,就算他不掏钱,不行贿,事情也能办成,只是官场之风素来如此,倒好像是逼着人犯罪了。

又何况,十万雪花银,区区一个崔尊彝哪里拿的出来,既然他拿不出来,这一笔钱,又要出在身的身上呢?

参考资料:

《嘉定县简志》

《清穆宗实录卷·卷九五》

袁媛.晚清北洋名大臣.文史天地,2021

李文君.晚清近臣的哀启——以王文韶为中心的考察.北京民俗论丛,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