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宜良县体育馆西南侧小广场香气四溢、人声鼎沸,由宜良县总工会主办的2025年“技艺传承・宜良烧鸭”技能竞赛在此火热开赛。这场赛事,既是向新中国华诞的献礼,更是宜良县总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传承地方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县委统战部部长王雪梅,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县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孙自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光云,县政协副主席许正斌,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国际高级评委、云南省烹饪协会会长朱培寿参加活动。
标准化赛场解锁千年风味密码
竞赛现场精心设置60个标准化操作工位,60位身怀绝技的烧鸭匠人携600年传承技艺同台竞技,60个特制焖炉整齐排列,同步承载720只鸭胚的烘烤使命。从芦苇撑膛定型、蜂蜜涂皮风干,到松毛结燃炉控温,每道工序均严格遵循非遗工艺标准,全程公开透明的操作流程让观众直观见证“宜良烧鸭”的诞生过程。
“松毛燃透无烟尘,炉温要稳在400℃,焖烤40分钟分秒不能差。” 来自狗街的第三代传承人杨师傅一边精准调控炉火,一边介绍道。他手中的鸭胚经芦苇撑筒塑形,昂首挺胸的姿态正是宜良烧鸭“拎着脯子”的经典造型,蜂蜜涂抹的表皮在热力作用下逐渐泛起枣红色光泽,印证着“宜良烤鸭一点蜜”的古老赞誉。
以赛促传承筑牢文化根基
此次竞赛特邀国家级大师、餐饮行业权威组成评审团,从鸭胚处理、炉温控制、成品色泽、口感风味等维度进行严苛考评,本次竞赛最终评选共诞生特金奖5名、金奖10名、银奖10名。获奖选手凭借对烧鸭选材、腌制、烤制等环节的精准把控,展现出宜良烧鸭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活力,相关领导为获奖人员现场颁发荣誉证书与奖励,激励更多从业者精进技能、守护地方美食文化。
竞赛不仅搭建了技艺交流平台,更通过“现场操作+非遗讲解”的模式,让观众深入了解松毛焖炉技艺的改良历程 —— 从明清时期的明火烤制,到清末刘文融合北京焖炉技法与本地物产的创新,600年技艺迭代在此得到生动呈现。
宜良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李云和表示:“烧鸭技艺是宜良的文化名片,更是产业工人技能成才的重要载体。我们以竞赛为纽带,既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培育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非遗活态传承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第一炉烧鸭出炉,金黄酥脆的表皮在灯光下泛着油光,“皮酥脆、肉嫩香”的标志性口感引发现场阵阵赞叹。此次赛事与“风味品鉴体验赛”同步开启,到场观众从“围观者”变身“参与者”,深度感受非遗美食的魅力,在味蕾互动中触摸匠心。
颁奖仪式结束后,县总工会开展“关爱夕阳 情系一线”2025宜良烧鸭技能竞赛爱心捐赠活动。活动聚焦特殊群体与一线工作者,向宜良县社会福利院、宜良县北古城镇敬老院、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以及玉和田、饿了么等一线服务单位在内的11家接收单位,共计捐赠烧鸭245只,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职工、关爱群众”的工会宗旨,让技能竞赛的成果转化为温暖人心的社会关怀。
下一步,宜良县总工会将持续聚焦地方特色产业,举办更多技能竞赛与传承活动,让工匠精神扎根一线,让非遗文化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