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诸葛亮,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管是课本里的记载,还是电视电影中的形象,这位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早就成了智慧和忠诚的代名词。羽扇纶巾、神机妙算,那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他。可以说,诸葛亮早已不只是个历史人物,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理。
说到演诸葛亮的演员,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两个人——唐国强和陆毅。唐国强那一版,神形兼备、气定神闲,仿佛从史书里走出来似的;陆毅那一版,则是温润如玉、谦逊中带着睿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只是“演”诸葛亮,而是真正把自己“活”成了那个角色,举手投足都是戏,根本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不过,戏再好,也有观众觉得看不够。诸葛亮这个人太有魅力了——他的忠诚不是愚忠,智慧不是机巧,坦诚不是天真,这种多层次的人格魅力,哪是一两部剧就能说尽的?所以很多人一直盼着,能不能有一部真正以他为主角的大戏,把他的一生细细讲给我们听。
别急,还真有这么一部剧——《诸葛亮传》——早在2024年初就已经备案公示,原计划拍摄周期12个月,去年七月开机。但有意思的是,时间一晃过去一年多,这项目却像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今年八月,唐德影视发布的项目清单里,它依然处于“筹备阶段”。
你说这项目是不是延迟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这种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本身就不同于普通古装剧,审查流程复杂、制作要求高,慢工出细活,倒也情有可原。再说了,拍诸葛亮,最难的不是剧本不是资金,而是“选角”——尤其是那个能撑起诸葛亮的演员,选对了,满盘皆活;选错了,全盘皆输。
从备案内容来看,这部剧时间跨度极大,要从诸葛亮的少年时期一直讲到北伐中原,包括“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白帝托孤”等经典历史场景都会一一呈现。这种人物传记式的拍法,好处是完整、立体,但挑战也很大——演员不光要演出诸葛亮的智慧,还要演出他不同阶段的状态和心境。从意气风发的青年谋士,到殚精竭虑的一国丞相,没有点功底的真接不住这角色。
也正因为如此,自从《诸葛亮传》要拍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谁演诸葛亮”就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有人说,这哪是选演员,这分明是在“选丞相”。毕竟诸葛亮这个角色,不只是演技的考验,更是观众缘、气质、文化理解力的全方位比拼。
最早被推上候选名单的,是朱一龙。不少网友觉得,从形象到演技,他都挺合适。面相温润、气质儒雅,和诸葛亮那种谦谦君子的风度不谋而合。再加上他这几年在《重启之极海听雷》《叛逆者》等作品里演的都是高智商角色,头脑清晰、情绪克制,正是诸葛亮该有的样子。
演诸葛亮,最难的是怎么把“智慧”具体化——不是靠台词说“我很聪明”,而是要通过眼神、语气、举止,让观众真的相信他就是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这一点,朱一龙在之前的角色中已经多次证明了自己的驾驭能力。
不过没多久,风向又变了。有博主爆料,说剧组正在接触胡歌和肖战。这两位,可是当下影视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一个低调实力派,一个顶流人气王。
先说胡歌。他演的梅长苏(《琅琊榜》)、明台(《伪装者》),哪个不是智勇双全、深藏不露?尤其是梅长苏,心思缜密、谈笑用兵,简直有几分诸葛遗风。胡歌身上还有种沉稳又略带忧郁的气质,特别适合诸葛亮晚年那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情与坚韧。如果说观众是在找一个“像诸葛亮的演员”,那胡歌可能就是那个“诸葛亮像他”的演员。
再说肖战。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流量演员能行吗?但你仔细想想,肖战这几年在古装剧里的表现其实相当亮眼。《陈情令》里的魏无羡、《玉骨遥》里的时影,造型俊美、仪态出众,可不是光靠一张脸就能撑起来的。他说话不急不缓、动作舒展大气,天生自带一股古人的儒雅气。更何况,他愿意沉下来打磨角色,这不是流量,是潜力。
但这还没完。最近又有人提名了张译和刘学义。张译的演技没话说,电影电视剧奖拿了一堆,尤其擅长复杂内心戏。但他很少演古装,突然来个诸葛亮,观众能不出戏吗?再加上他身形偏瘦,和传统认知中“身长八面、容貌甚伟”的诸葛亮形象有点差距。
刘学义倒是古装专业户,演过天帝、斩过妖邪,可正经亦庄亦谐。演技不拉垮,形象也上镜,唯一让人嘀咕的也是体型——是不是有点太瘦了?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可不是文弱书生,是能骑马督军、彻夜理政的实干家。
你看,挑来挑去,没有一个完美人选,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坎。这说明什么?诸葛亮之所以难演,正是因为他早已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文化理想——智慧、忠诚、克制、担当,所有这些美好的品质,观众都希望能在演员身上看到。
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诸葛亮传》这部剧筹备得这么谨慎。慢一点,不是效率低,而是责任大。拍诸葛亮,不是拍一部普通的古装剧,而是在面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拍好了,是传承;拍砸了,是辜负。
目前来看,剧组显然还在权衡、还在选择。咱们不妨也耐心点,好戏不怕晚,良将不争一时。只要用心,只要认真,不管最后是谁站在荧幕前羽扇轻摇、深鞠一躬,我们都愿意相信——那就是诸葛亮,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