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在单位里,非常不成熟的领导,都有这三种特征

你有没有过这种憋屈?明明看出方案有漏洞,小心翼翼提建议,领导脸一沉:“我是领导还是你是?”;明明自己按流程办事,他却突然

你有没有过这种憋屈?明明看出方案有漏洞,小心翼翼提建议,领导脸一沉:“我是领导还是你是?”;明明自己按流程办事,他却突然炸毛:“这点事都办不好!”;他要求你八点到岗,自己却天天十点才晃进来,别怀疑,你遇到的是“没长大”的领导。

职场里,职位高不代表成熟。今天就掰扯清楚这三种不成熟的特征,以及咱们该怎么破。

1

一言堂:遇事不愿商量

总有领导把 “我说了算” 当管理圣经,开会时的 “大家提提意见”,不过是走个过场,你真敢说问题,他立马变脸:“你比我更懂?”

这根本不是 “强势”,而是心理学里的 “达克效应”:能力越欠缺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越怕别人指出漏洞。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就说过:“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潜能,不是彰显权威。” 真正的领导怕方案有疏漏,会主动拉着团队补短板;只有心虚的领导,才会用 “一言堂” 堵别人的嘴,把团队变成 “应声虫”。

你该怎么办?

别在会上硬刚,找私下场合聊。比如送文件时说:“领导,我看您那个方案,要是加上XX环节,能避开XX风险,您觉得呢?”把“你的方案”换成“咱们的方案”,把“提意见”变成“补细节”,他更容易接受。

记住:咱们的目标是把事做好,不是争对错。

2

情绪化:不肯收着脾气

见过不少领导,客户那边受了气,转头就把下属当 “出气筒”,可能只是报表里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数点,就能被他骂得狗血淋头。

这不是 “性子直”,是 “情绪管理失控”。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里说:“情商是领导力的核心,无法控制情绪的人,永远成不了好领导。” 领导的坏情绪就像 “踢猫效应”,他骂你,你憋着火骂实习生,最后整个团队都没心思干活,只剩 “应付” 和 “躲避”。

你该怎么办?

他发火时别接茬,递杯温水说:“领导您先消消气,咱们一步步捋。”等他冷静了,再找机会说:“您指出的问题我改,但昨天那句‘我能力不行’,我听了挺受打击的,下次能不能直接说哪里要调整?”不卑不亢,既守住了自己,也给了他台阶。

3

破规矩:自己是例外

“我是领导,规矩对我没用”,这种话一出口,团队基本就废了。

社会学里的“破窗效应”最明显:领导自己迟到,下属就会觉得“晚点来也没事”;领导特事特办,大家就会钻空子找关系。最后,守规矩的人吃亏,耍滑头的人得意,好好的团队变成“比烂场”。

你该怎么办?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己先守好规矩,比如准时到岗、按流程办事。

如果他让你违规操作,笑着说:“领导,我怕没按流程来出问题,要不您给我个文字指示?我好留底备查,免得给您添麻烦。”既表达了服从,又留了保护自己的证据。

写在最后的话:

遇到这种领导,别慌也别怨,更别焦虑、别内耗。我这些年最深的体会是:咱们改变不了他,但能守住自己。把他的“不成熟”当镜子,以后自己带人时,别搞一言堂,别乱发脾气,别破规矩。

工作是磨练心性的道场,不是和烂人纠缠的战场。

职场到最后,拼的不是遇到多好的领导,而是不管遇到什么领导,你都能稳住阵脚、守住底线、持续成长。

觉得这篇文章能帮到身边人?转发给那个总被领导 “PUA” 的同事,告诉他:“你没问题,是领导没格局。” 点个赞,咱们一起做 “不被烂领导消耗” 的职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