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以“法”之力擦亮千年“三彩”之光 洛阳三彩有了“护身符” | 洛阳三彩入法之产业篇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核心提示 三彩流光,驼铃悠扬。 当立法的笔锋落于洛阳的历史长卷,为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火保驾护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核心提示

三彩流光,驼铃悠扬。

当立法的笔锋落于洛阳的历史长卷,为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火保驾护航,丝绸之路上文明脉搏悠长回响,一场关于保护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的时代对话正在十三朝古都开启……

走进洛阳市孟津区南石山村的“三彩小镇”,工匠们正在忙碌地制作三彩制品。这个被称为“唐三彩第一村”的地方,年产唐三彩工艺品近200万件,占据全国95%的市场份额,并有力带动周边村庄乡村振兴。千年唐三彩,已从博物馆的“沉默展品”,跃然成为驱动乡村产业升级的“活力引擎”。

“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三彩相关行业。”一位当地艺人介绍,“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

洛阳市工信局副局长牛富强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洛阳三彩工艺礼品线上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通过‘个转企、小升’”政策,引导小微三彩企业加快发展,扩大规模,加强小微企业品牌培育,继续支持三彩企业发展电商业务,开展三彩行业跨境电商专题培训,助力企业提升电商运营能力,推动洛阳三彩走向世界。“牛富强表示。

在产品结构方面,洛阳三彩仍以工艺品和收藏品为主,日用消费品开发不足。

“《条例》明确了研发新产品、扩大优质供给发展路径。”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书杰表示,洛阳将支持企业通过开发新型原材料、引进人工智能、融入洛阳文化元素等,提升原材料创新、技艺创新、设计创新能力。加大日用陶瓷、生活用瓷研发力度,推动三彩工艺从艺术收藏向日常消费场景延伸,让三彩美意、陶瓷雅韵、古都人文“飞入千万百姓家”。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一些三彩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创新路径。如将三彩元素与钢制家具结合,开发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新产品;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三彩元素首饰和配饰等。

截至目前,洛阳市内重点三彩企业已完成技术升级,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0%。《条例》的实施将为洛阳三彩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抓创新、促融合、创品牌是推动三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牛富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组织产学研协同合作,大力推广3D打印技术,实现复杂器型的快速成型。在生产制造端,将继续加大三彩企业设备改造支持力度,在保持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用系统与设备的研究应用,推动手工拉坯向半自动化转型,降低人工依赖,缩短制作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激活产业内生动力。加强节能设备、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引导三彩企业发展可替代的新型环保材料,实现减污减碳、绿色节能。

当前,洛阳市工信局正牵头组织三彩协会与钢制家具协会对接,推动三彩艺术融入钢制家具设计,助力三彩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牛富强告诉记者,在产品创新方面,将加强生活化、实用化产品创新,继续拓展生活器皿、室内装饰等领域市场,研发推出三彩装饰壁画、茶具、手机支架、香熏等多元产品,让三彩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同时推进特色化、明星化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在产品设计中融入具有特色文化符号、深厚文化寓意的图案形式和造型结构,研发“小胖妞”“小胖马”等热门文创产品、消费名品。

目前,“九朝文物”被工信部评为“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高家三彩”被列入商务部中华老字号。《条例》实施后,洛阳将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和工艺美术强市,强化创新意识,持续推进数字化赋能,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努力建强洛阳三彩产业集群,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推进三彩产业向新提质。

《条例》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三彩保护发展工作。同时,鼓励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解决人才断层问题。“支持建立三彩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依托平台与高校等合作开展三彩课题研究,推动产学研融合和成果转化。”李书杰介绍,《条例》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都规定了具体措施。

《条例》出台意义重大,它是洛阳首次针对三彩文化的专项立法,标志着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迈入新的阶段。作为长期从事洛阳三彩技艺研究和三彩文化传播的专家,郭爱和表示将深入挖掘三彩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创新推出更多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三彩作品,积极打造沉浸式三彩文化体验项目,推动洛阳三彩从“博物馆里的文物”变为“大众身边的文化符号”,让千年三彩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绽放更持久的文化生命力。

赏唐三彩艺术品及复原的古代唐三彩窑炉遗址,亲身体验唐三彩制作工艺,感受国家级非遗唐三彩烧制技艺的千年魅力……在“三彩小镇”,每逢假期这个宁静的小村落便热闹非凡。

如今,这里每年能接待游客、研学等10万多人次,节假日里每天都有近500名学生来这里研学参观,一些外国游客也不远万里来到三彩小镇感受唐三彩的魅力。

“以非遗体验为主题,孩子们在旅游中了解历史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介绍说,该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为核心,依托唐三彩非遗传习所、唐三彩陶艺博物馆等场所,该村还将唐三彩烧制技艺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开发出一批特色非遗文创产品,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让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条例》实施后,将为洛阳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塑场景、创线路、育业态是推动三彩文旅价值转化的路径。”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潘文武介绍,洛阳将根据《条例》规定,以文化资源作基塑魂,以产品服务作翼塑形,深挖精神内核,优化旅游供给,目标打造一个让游客旅游时安心、舒心、开心,离开后想念、思念、惦念,愿意再来、常来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潘文武介绍说,洛阳三彩文化资源精彩纷呈、内涵极其丰富,这是洛阳三彩发展所依托的宝贵本源。我们将积极梳理三彩类文物藏品、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等文化资源,建立名录保护制度,强化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同时加强整体性传承,支持非遗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开展原材料、釉料、烧制技艺等课题研究,加强产教融合,依托传习馆、博物馆、研学基地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三彩技艺传承开辟新阵地。此外,洛阳将加强系统性挖掘,深入整理、挖掘三彩文化资源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紧扣时代主题、焕发时代价值的三彩专著、刊物、论文、视听作品等系统性文化研究成果。

同时,洛阳将聚焦颠覆性创意,挖掘创新之城的潜力。“我们将开展行业融合创新,推动三彩与科技、餐饮、建筑、家居等行业融合,加强日用陶瓷研发应用,推动洛阳三彩向日常消费场景延伸,培育、开发更多符合大众需求和审美的新业态爆发点。”潘文武介绍说。

城市因青年而兴,青年因城市而聚。始终将青年视为城市合伙人的洛阳,将如何通过三彩发展展现青春之城的魅力?潘文武介绍说,未来将紧跟洛阳文旅市场热潮,推动文创产品、文旅服务供给与青年喜闻乐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洛阳特色文化、现代文化等结合,现代消费、年轻群体审美需求深度对接。同时,加快建设三彩商贸市集、集中交易消费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集聚区。在旅游线路上,将把特色小镇、主题商业街区、博物馆、研学基地等三彩资源点“串珠成链”,推动游客体验从简单观光向深度文化参与转变。

当前,洛阳正紧跟文旅市场热潮,推动三彩文创供给与青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现代审美深度对接。未来将持续开发如三彩装饰壁画、茶具、香熏等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生活化产品,让三彩艺术更贴近大众消费。同时,支持研发类似“小胖马”等具有洛阳文化符号的热门文创和消费名品,展现“青春之城”的魅力。

《条例》还设立了专项资金,并鼓励开展国内外展览、创意设计大赛等宣传活动,为打造“三彩之都”城市名片提供坚实保障。“《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三彩从‘保护传承’到‘创新应用’有了系统的法治引领。”高水旺表示,将积极创新打造沉浸式三彩文化体验项目,推动洛阳三彩从“博物馆里的文物”变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带走的城市记忆”,让千年窑火为洛阳文旅“赋能加力”。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谢景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