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知其雄,守其雌?
黑塞在《悉达多》中这样写道:
身为婆罗门之子,悉达多早就受够了教条而又安逸的生活,为了寻找自身的真谛,他加入了苦行僧的队伍,以极端的苦修折磨身体,例如断食、暴晒、忍受饥饿和寒冷等,想通过身体的痛苦,获得心灵的解脱。
可是,后来他发现,刻意地吃苦、遭罪,本身就是一种执念,非但不能达到解脱的境界,反而会被苦所束缚,无法触及真正的自我。
于是,悉达多放弃苦修,转身步入红尘。他遇到了一位名妓,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世俗的智慧。他跟着商人学习经商,赚了好多钱,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当他体验过男女之间的无上快乐,拥有大量财富之后的极致体验,接踵而来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寂寞。
悉达多虽然沉浸在诱人的财富和浓烈的欲望之中,却始终没有迷失自己的本性。
当繁华褪去,他终于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它能带来短暂的满足,却不能填补灵魂的空虚。
后来,悉达多来到河边,遇到一位船夫。
船夫每天都在倾听河水流淌的声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而汹涌激烈,时而舒缓平静,但却始终奔流不息。
在这一瞬间,悉达多突然醒悟:此前所有的苦乐得失,不过是河水的浪花而已,而真正的自我,恰似那承载浪花的河床。
正因为经历过苦难,所以才能看破苦难;正因为经历过繁华,所以才能放下繁华;正因为经历过美色,所以才不执着于美色;正因为经历过欢乐,所以才不耽溺于欢乐。
正因为这些极致的体验,才让悉达多懂得:知何为强,却不追逐强;见尽繁华,却能安于朴素。
这恰是 “知其雄,守其雌” 的核心:未经历过 “雄强”,便谈不上 “守雌”。
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没有经历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他怎么能够说看破这一切、放下一切?就像韩寒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你连这个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修行本身就是将原来的世界观打破再重塑的一个过程。如果你连旧有的世界观都没有,何谈打破重塑?
所以王阳明说要在事上练,在山洞里是修不成正果的。所有觉悟的智者,如王阳明、佛陀、达摩祖师等,哪一位智者不是历经尘世的千难万险、尝遍人间的酸甜苦辣,乃至历经生死考验之后,才在 “知雄” 的基础上,寻得 “守雌” 的真谛,最终修成正果?
所以,老子的智慧从不是让我们逃避苦难与繁华,而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该经历的繁华,该经受的诱惑,该感受的喜悦,该承受的痛苦,该经历的都得经历,该承受的都得承受。唯有尝尽世间滋味,才能放下执念,才能了解世界的真相,看清真实的自我。
这便是老子要告诉我们 “知其雄,守其雌” 的真正含义。
如果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