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uora上,看到一位德国工程师提问:把风机挂天上?风一吹不就成放风筝了吗?这种“气球发电”真的靠谱吗?我们德国的风电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为什么中国要搞这种看起来很不实用的东西?
看到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忽然想到一个场景:就像看到外婆将Wi-Fi路由器称作“会发光的电匣子”,既呆萌又切中要害——毕竟谁能料到中国真把“风电”做成了会飞的庞然大物。
这位德国网友的困惑其实很有代表性。9月19-21日,中国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新疆哈密完成首次试飞,这个长60米、宽40米、高40米的“空中电站”瞬间成为全球最大浮空风电装置。
美国网友甩出一张截图道:在六百米高空,1兆瓦功率,缆绳比我牛仔裤还粗!中国人这是将《复仇者联盟》里的空天母舰拆了打造成发电站了?同样功率的传统风机得配置80米的钢塔,用钢量超470吨,而这套浮空系统把塔“去掉了”,节约材料40%,施工仅需72小时,比披萨外送还快。
数据确实极为惊人,S1500装备12套100千瓦发电机组,设计功率达到1兆瓦,每度电成本降低30%。更重要的是,高空风力资源有着明显优势——发电功率和风速立方成正比,1500米高空稳定的强风带来的能量输出远远强过地面。
南非网友在评论区发一个“哭穷”表情包表示:我们这年平均风速7.5米每秒,却被银行拒绝贷款,原因是塔筒太昂贵。现在中国把风机悬挂在天上,将缆绳当作“风筝线”,建设成本直接减少40%,仿佛给风资源安了个“拼刀刀砍价程序”!地面占用只有半个网球场那样大小,农民还能够接着种玉米,牛仔和涡轮机终于不当邻居了。
不过这项技术的突破绝非表面看到的那般简单。
印度网友说:我们推行“国家太阳能任务”时,土地审批要盖34个章,平均耗时长达900天;而在中国,有人直接把风机悬在半空中,用地纠纷就解决了,这就像租房不为学区房发愁,直接乘热气球送孩子上清华,地面还能照常跳广场舞,矛盾从根源上得以化解。
国际能源署估算浮空系统可开发资源达4.5万TWh/年,相当于全球电力需求两倍,天空这么大,中国先占了个前排座。
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可观。系统不仅能够迅速转场,还具备高效部署的能力,尤其适用于戈壁、海岛、矿区等传统风电难以覆盖的区域,而在灾害发生时,亦可作为应急供电设备投入使用。
从2024年10月SAWES-500升至500米发电50千瓦,到2025年1月SAWES-1000升至1000米发电100千瓦,再到现在兆瓦级系统成功试飞,中国在这个全新赛道已经建立了绝对的技术领先。
更有意思的是时间节点。就在全球为能源转型焦虑之际,中国又一次用原创技术为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到2026年可实现批量生产并交付给首批用户用于并网发电,目标是使浮空风电成为平价绿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根结底,这次浮空风电能够取得成功,体现的正是中华文化中“善假于物”的古老智慧,就像苏轼所写“我欲乘风归去”,中国人从不逆天而行,而是在借天力而为。
地球不需要更多钢筋水泥的”风塔森林“,而需要会”呼吸“的技术:把重留在大地,把轻还给天空。
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续写辉煌,依靠的正是这种敢想敢做、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创新精神,这是不断前进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85%以上是我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我严格审核和复核。图片素材来源真实素材或者AI原创。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请知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