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加沙迎来和平?哈马斯同意停火,以军准备撤离,特朗普紧盯和平奖

2年的冲突,让加沙变成废墟。加沙要迎来和平了吗?10月9日,哈马斯已经同意停火,也有消息称以军准备撤离加沙,听上去这场燃

2年的冲突,让加沙变成废墟。

加沙要迎来和平了吗?10月9日,哈马斯已经同意停火,也有消息称以军准备撤离加沙,听上去这场燃烧2年的战火似乎终于要停了。但现实没那么简单,这背后还有最关键的3个问题没解决。

9日凌晨,哈马斯方面宣布同意停火协议,并将在埃及与以色列正式签署。消息传出后,整个中东的气氛都变了,新闻频道、外交部、国际组织的发言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确认这件事。毕竟,这片土地的每一次“和平”,都像是踩在地雷上的承诺——谁都知道,下一秒可能就爆。

这一次斡旋不同于以往,埃及、卡塔尔、土耳其和美国全都下场,连特朗普都亲自挂帅,推出了一个号称能“彻底解决加沙问题”的“20点计划”。说白了,他就是想用一份结构化、可操作的和平蓝图,让打了两年的战争画上句号。只是,这份计划里有不少让人皱眉的细节,尤其是特朗普那副跃跃欲试的表情,让人怀疑他追求的到底是“中东和平”,还是“诺贝尔和平奖”。

以军还在包围加沙城。

从形式上看,这次哈以谈判确实推进得很快。7号,双方代表团在沙姆沙伊赫碰面;8号,哈马斯已经提出释放人员与撤军挂钩的方案;9号一早,消息传出,哈马斯接受停火协议,双方将在埃及签署,节奏快得不像是中东和平谈判,更像是一场“提前剪辑好的政治秀”。

哈马斯的诉求其实很直接:以军必须彻底撤离加沙,这要写进协议,而且要有国际保障;其次,哈马斯要求将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的进度,与以色列撤军的时间表直接绑定,不能再搞那种“撤一半、打另一半”的模糊说法。最关键的,是加沙的重建问题。哈马斯认为,必须由巴勒斯坦国家级机构主导重建,而不是像美国“20点计划”那样,搞一个由国际机构监督的所谓“技术官僚政府”。换句话说,他们不想让加沙再变成一个“外部托管区”。

另一方面,以色列依旧是老调重弹,内塔尼亚胡嘴上说“我们将继续为带回被扣押人员、摧毁哈马斯统治、确保加沙不再威胁以色列而努力”,也能看出他心里就是拒绝彻底撤军。因为他更担心的是,一旦哈马斯被承认为谈判的一方,以色列的安全叙事就会塌。

内塔尼亚胡并不想停火。

这场僵局就靠着埃及、卡塔尔、土耳其和美国的多方斡旋,硬是被拉回了谈判桌。尤其是美国,这次的角色格外抢眼。特朗普亲自宣布“双方已在和平框架第一阶段达成一致”,还特意强调“被扣押人员将很快全部获释”。从镜头上看,他几乎在对着镜头说:“你们看,我能搞定中东。”

问题是,他这次真能搞定吗?特朗普的“20点计划”看起来很全面,涵盖了停火、撤军、人道援助、重建管理、战后治理等方方面面。它要求哈马斯放下武器,要求以色列释放囚犯,还要求成立一个由特朗普领导的“和平理事会”,负责监督加沙重建。听起来很宏大,但也极其讽刺,一个曾经单方面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削减巴勒斯坦援助的美国总统,如今要主导加沙和平。

英国《卫报》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这份方案,说这份提案“背叛了巴勒斯坦人”,甚至像是在建一个由特朗普主导的“殖民政府”。这种说法虽然刺耳,却也并非完全无的放矢,因为在这份“20点计划”中,巴勒斯坦的建国权、自决权,全都被写成了“愿望”,而不是“权利”。特朗普的计划中承诺以色列不会吞并加沙,但内塔尼亚胡已经说了,以军会继续驻守大部分地区,“防止恐怖势力死灰复燃”。这话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打完还得留守。

巴勒斯坦平民成了最大受害者。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哈马斯迟迟不敢轻易签。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一个停火协议,而是生死线。如果签得不好,他们就彻底被架空;但如果不签,战争继续,民众的愤怒、伤亡和生活崩溃会反噬组织自身。

所以这场停火谈判,本质上是一场被政治化的交易。特朗普希望通过“拯救加沙”来换取国际声誉,最好还能拿个诺贝尔和平奖;内塔尼亚胡想用拖延和模糊换取政治生机,稳住右翼阵营;哈马斯想通过协议确保自己不被消灭,并能在未来的重建过程中留下一点存在感。

纵观这场持续2年的冲突,巴勒斯坦人民依旧是最大的输家,两年的战争让超过6.7万人丧生,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城市成了废墟,电力、供水、医院系统几乎崩溃。对他们来说,什么计划、什么理事会都只是纸上的希望。他们只想停火、回家、重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特朗普还是想拿诺贝尔和平奖。

而特朗普之所以这么强硬地要求加沙停火,目的很简单,一个是为了从中东抽身,二是为了拿诺贝尔和平奖,他从2020年开始就痴迷于“和平缔造者”这一身份。那一年,他主导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等国签署《亚伯拉罕协议》。虽然那份协议并没有解决巴以根本问题,但特朗普把它吹成了“改变中东格局的伟业”。这次他又故技重施,但问题是,中东不是好莱坞,和平不是剧本里的台词。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次停火如果真的签成,执行将是最大的考验。就算哈马斯按协议放人、以色列撤出部分地区,后续的最关键的3个问题:监管、援助分配和治理机制,都会成为新的矛盾焦点,尤其是“和平理事会”的组成和权限问题,一旦它变成美国主导、以色列默许的机构,加沙很可能在表面和平下,陷入新的控制体系。

说到底,这次所谓的“停火”,更像是一场被多方需求推动的妥协,虽然这次加沙停火谈判确实是过去两年来最接近“和平”的一次,但它的根基依旧脆弱:哈马斯想活下来,以色列想稳住,特朗普想赢得掌声,和平只是他们各自算盘中的工具。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那句“和平不是奖赏,而是代价。”放在加沙再合适不过,为了这个“和平”,加沙不知道还要付出怎样惨痛的代价。

好,关注小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