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华(匠铜实业创始人、铜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作为与铜相伴三十余年的匠人,我始终认为,铜不仅是一种金属,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从远古的青铜礼器到现代的建筑艺术,铜文化的脉络贯穿千年,承载着匠心的温度与文明的密码。
一、铜文化的千年基因
中国铜文化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青铜刀(约公元前3000年),印证了先民对铜的早期探索。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以“国之重器”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其铸造技艺与纹饰艺术达到巅峰。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云雷纹不仅是装饰,更蕴含原始宗教与权力象征;铭文“金文”则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一手史料。彼时的青铜器,是“礼乐制度”的化身,更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统一的见证。
秦汉后,铁器与陶瓷的兴起虽让青铜器褪去实用光环,但铜的工艺并未消亡。唐代铜镜、明清铜炉,乃至故宫的铜狮与铜殿,无不延续着铜文化的生命力。
二、现代铜艺的破局与创新
传统工艺的传承,需与现代需求共振。匠铜实业从铜装饰工程起步,将铜与建筑、家居、艺术深度融合。我们首创“铜木镶嵌”技艺,将铜的刚毅与木材的温润结合,打造出茶桌、屏风等作品,让铜艺走入日常生活5。在杭州新时代精工铜艺术馆中,游客可体验铜版画创作——通过蚀刻、晕染等技法,铜的天然色泽化为山水画卷,实现了“以铜为纸”的艺术突破。
技术创新同样关键。我们研发了铜与黄金、红木、陶瓷的跨界融合工艺,推出近千种高端产品,如铜瓦、铜斗拱等,既保留传统建筑美学,又满足现代工程的耐候性与功能性需求。
三、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深知“技以人传”的重要性。通过校企合作、非遗研学班,我们培养了126名接班人,并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1。在铜文化艺术馆,年轻人可亲手锤揲铜器、体验錾刻,感受“一锤一錾”间的匠心。
铜文化的未来,在于“守正”与“出新”的平衡。我们以现代设计语言重构传统纹样,例如将饕餮纹简化为几何线条,应用于铜灯、铜门等产品,让古老符号焕发新生。
结语:铜与文明的共生
从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到今日铜艺的多元,铜文化始终与时代同行。匠铜实业愿做一座桥梁,连接历史与未来——让铜器不仅是博物馆的展品,更成为当代生活美学的一部分。正如铜器经岁月氧化生成的斑斓锈色,文化传承亦需在时间中沉淀,在创新中永恒。
作者简介:刘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杭州工匠,匠铜实业创始人,致力于铜制技艺非遗传承与创新,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主持设计项目遍及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