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本是一片树叶,因人而获真味。它生于山野,经人之手,化作千般风味。然世间茶事,竟也生出一条无形的“鄙视链”:饮普洱者看不起喝绿茶的,品岩茶的睥睨一切,白茶爱好者则自诩风雅——这层层分别,看似懂茶,实则离茶的真谛最远。
真正的茶人当知:茶无贵贱,味有千秋。龙井的鲜爽,普洱的醇厚,白茶的清雅,红茶的温润,皆是大自然与匠心的馈赠。每一种茶都有其生长的风土,制作的工艺,呈现的韵味。用价格衡量茶的高低,用名气判断茶的优劣,不过是暴露了品茶之人的浅薄。
鄙视链的产生,往往源于认知的局限。未能领略岩茶“岩韵”之妙的人,可能惯于绿茶的清浅;觉得白茶寡淡的茶客,或许还未学会欣赏其岁月转化的魅力。当我们贬低一类茶时,我们关闭的不仅是味蕾,更是对一种文化、一方风土的理解之门。
茶道本质是修身养性的媒介。陆羽在《茶经》中从未教人分高下,而是引导我们如何在煎茶品茗中体悟天地人的和谐。若因一杯茶而生分别心,甚至生出优越感,岂非背离了茶道的本真?
放下偏见,方能真正走进茶的世界。用心去感受每一片茶叶讲述的故事:它来自哪座山,受过怎样的阳光雨露,经历了怎样的制作工艺。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品尝,会发现天价名茶有它的深邃,寻常百姓家的粗茶也有它的甘甜。
人生如品茶,重在回味,不在炫耀。茶香之中,最难得的是平常心。愿我们都能以谦卑之心品茶,以尊重之心待人。毕竟,茶之大道,不在品评高下,而在那一杯见底的余香,与内心的平静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