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38年的山西太原:鬼子在城外海子里钓鱼、在城墙上和骷髅合影

太原位于山西的中心地带,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自春秋末期晋阳城肇建,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政权灭亡,曾经九

太原位于山西的中心地带,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自春秋末期晋阳城肇建,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政权灭亡,曾经九次为都,故有 “九朝古都”之誉。

1937 年 11 月 8 日,太原被日军攻占,这座千年古城自此落入日寇之手长达八年之久。本组图片以一种特殊的视角,记录下沦陷之后太原城的景象。

首义门

1938年,从古城墙外的东南方向眺望太原城,城墙之上高耸的城楼是首义门。首义门旧名承恩门,1911 年辛亥革命太原起义中,新军经此门攻入城内,承恩门因此改名为首义门。

膏药旗

日军占领太原之后,专门制作一面巨幅的膏药旗挂在首义门上。当时首义门外是太原火车站,每日的人流量都很大,日本人这样做,满满都是凌辱的意味。

小东门

小东门位于太原城的东北方向,又名迎晖门。传说当年日军逼近太原时,阎锡山因嫌弃“晖”字不吉利,而更名为“迎辉门”。

角楼

这张照片被日本人标注为:从北海(文瀛湖)眺望小南门(首义门)。显然有误,画面的近景是一片水域不错,但远处长龙一般的城墙中间的高大建筑显然是一座高大的角楼。

钓鱼

太原城外,几个日本兵正在西海子里垂钓,岸边草木稀疏,远处可见太原的城墙和城楼。日本人所称的西海子,位于太原旧城西部,即今天南海子的部分区域。

杨柳林

两个戴着凉帽的日本士兵在太原城外西南方向的合影,这里是一片杨柳林,是当时太原城外的一处自然景观区域。这但从照片中看,树木长势并不好。

城墙上

三个日本士兵在太原城墙上的合影,在他们脚下,摆放着几颗骷髅头,不知是当时战死的士兵还是被残杀的老百姓,鬼子脸上得意的笑容暴露出他们残忍、嗜杀的野蛮本性。

桥头街

从东城墙上看城内的桥头街,街道上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往来穿梭,街道两边的建筑风格多样。桥头街是太原城内一条古老的商业街,名字中的“桥”是指太原古城 “朝曦门” 外的护城河桥,早在宋代便已得名。

太原鼓楼

在现存的老照片中,有关鼓楼的照片不少,但多是远距离或近距离拍摄,以这种角度拍摄的并不多,给人一种特别不一样的感觉,同时也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鼓楼的宏伟高大。在整个明清时期,鼓楼都是太原城的制高点。

文庙

太原文庙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 年), 清光绪七年(1881 年)因汾河决堤损毁,次年在山西巡抚张之洞主持下于崇善寺的废墟上重建。

香炉

一个日本兵站在文庙大成殿前的香炉旁边。1919年,太原文庙被辟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1927 年易名 为“山西省民众教育馆”,当时的大成殿内,陈列着古代各种的礼器和乐器 。

照壁下

一个日本兵盘腿坐在文庙照壁下的石柱上,伸出一根手指指向身后的琉璃墙。在照壁上,镶嵌着一块巨大的琉璃 “双龙戏珠” 图案。

中山公园

一个日本军官站在太原中山公园的凉亭前,正在观看文瀛湖内的荷花。中山公园的前身叫文瀛公园,是太原最早的公园。民国时期,这里是市民休闲和聚会的场所。1928 年,为纪念孙中山山西之行和北伐战争胜利而更名。

远眺首义门

从中山公园远望首义门。日军占领太原之后, 扶植汉奸设立伪政权,通过组织汉奸成立 “新民会”, 以宣扬 “日满中亲善”“建设东亚新秩序” 等谬论,为了配合宣传,他们还将中山公园改名为新民公园。

永祚寺

古色古香的永祚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因寺内有文峰和宣文双塔而闻名于世,俗称双塔寺,是太原的地标性建筑。老照片中的永祚寺多为双塔形象,像这种以单塔伴古松的形象出现还是第一次看到。

远望太原

这张照片是日本人站在永祚寺的塔上,透过拱形窗洞向太原城方向拍摄的,视野中是广袤的田野和太原城的轮廓,远处是连绵的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