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家国同庆,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旅游出行、聚餐购物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结合历年投诉数据与近期消费动态,山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合会特此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陷阱、理性消费,共度安心佳节。
出行住宿:警惕“毁约涨价”,留存凭证是关键
酒店民宿预订已进入旺季,“退单涨价”“虚假宣传”等问题高发。重庆朱先生提前预订酒店并支付成功后,次日竟被以“满房”为由退单,查询发现酒店仍在高价售票;山东王女士则遭遇商家要求补差价才肯履约的情况。
消费提示:
下单成功即形成合同关系,商家单方面毁约可追究责任;
截屏保存房型描述、价格信息、直播承诺等证据,到店不符及时拍照取证;
仔细阅读退改规则,遇“自动入住”扣费立即联系平台介入。
节令消费:紧盯食品安全,拒绝过度包装
食品类投诉常年位居山西消费投诉榜首,占商品类投诉近四成。双节期间月饼选购、聚餐宴请需格外留意。
消费提示:
选月饼看“三标”: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拒绝“三无”产品;
外出就餐选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明厨亮灶的商家,核对账单防“隐形消费”;
践行绿色消费理念,拒绝月饼豪华包装陷阱,不为过度包装买单。
节日促销:理性对待优惠,慎办预付卡
节日促销密集,“先提价后打折”“预付跑路”等问题突出。部分商家以“促销商品不退换”为由拒绝售后,涉嫌违法。
消费提示:
核查促销真实性,避免因冲动囤积无用商品;
办理预付卡选经营久、口碑好的商家,优先选短期小额套餐,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退卡条款;
警惕“特供酒”“内部专供”等噱头,从正规渠道购买酒类产品。
维权指引:遭遇侵权,这样行动
留存证据:妥善保管发票、支付记录、合同、聊天截图等;
协商优先:先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
投诉渠道:协商无果可向当地消费维权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我们呼吁经营者诚信经营,压实主体责任。祝广大消费者双节愉快,消费无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