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闲居》中如此写道:“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人生在世,心安之处即是家,又何必非要回到长安。
这就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可不能舍近求远,近在眼前的东西你不珍惜,非要搞那些高难度的。
那么,这种“望梅止渴”的心态,会让你总是被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吸收精力,吞噬心力。
人生如行路,绷得太紧的弦总是易断,而走得太急的人更快疲倦。
凡事淡一点,放开一下,给生活一点留白的智慧,反而日子走得松弛而淡然。
物质淡一点,身心更轻盈
一个人的追求越多,则负担越重。
宋代诗人林逋隐居在孤山时,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梅妻鹤子。
哪怕面对朝廷屡次征召,他都婉拒道:“荣华如浮云,吾志在青山。”
物质如此淡然,对于名利那更是放得下,所以他才会在山间小径漫步时常说:
“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如此,物欲少了,身心轻盈,日子过得舒坦自在。
《道德经》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过分喜爱的一些东西,反而必然造成巨大耗费。
就像一个人但凡过多收藏物欲,最终也必定会导致惨重损失。
人啊,在这辈子里就应该少些物质羁绊,多些心灵空间。
情绪淡一点,生活更从容
一个人若总是把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的话,那这样最是消耗元气。
元气弱了,情绪就弱,说白了就是当你的能量都被负能量吸收了,怎么能拥有好心情?
武则天在位时,娄师德教导即将上任的弟弟说:
“遇人唾面,待其自干。”
弟弟如此说:“这也未免把自己搞得太过委屈。”
他如此回答:“让怒气如朝露般消散,你才能看清前路。”
许多时候,别人对你的态度如何,我们也不该配合。
就好像当对方对你无端端地刁难和惹毛你,你又何必因为这样的小人和烂人表现而生气?
斯多葛学派有这样一个认知,真正的力量,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非被情绪控制。
人情世故,学会情绪淡一点,再淡一点,这样不是说自己冷漠,而是给自己留出了一些回旋的余地。
慢,有时候是最快的速度;淡,往往是最浓的滋味。
要知道,唯有那些平和的心境,在现实里最能滋养智慧。
节奏淡一点,前行更久远
其实,看什么都极端,还着急想要快速达成目的地的人,日子过得累。
人呀,一旦在沿途里跑得太快,反而会错过更多的沿途风景。
俗话说得好,停一停,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很多时候,节奏慢一点,看淡一点,反而能走得更远了。
就像一个人懂得适度留白的话,其实是为了走得更远。
那些懂得暂停的人,才知道如何让自己加速。
淡,其实是人生至味,松,则是前行姿态。
就像中国画其实一直以来都有讲究留白的智慧,就好像好的音乐都需要休止符。
余生,给生活留些余地,给心灵留点空间。
然后在这个急急忙忙的世界里,能够淡一点、松弛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