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咱们今天就来聊透一件事:为什么我们感觉《献鱼》、《赴山海》、《永夜星河》这些剧,看起来都和《传闻中的陈芊芊》那么像?
“怎么又是它?”的熟悉感
你是不是也感觉,最近打开视频App,满眼都是仙气飘飘的古装剧?主角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在一个架空的世界里,不谈个三生三世、虐恋情深的恋爱,都好像对不起观众。
从已经爆火的《传闻中的陈芊芊》,到万众期待的《献鱼》、《赴山海》和《永夜星河》,虽然名字、演员各不相同,但给人的“体感”却惊人地一致:大IP改编、流量明星主演、古装仙侠/奇幻题材。
这种感觉就像你走进一家餐厅,菜单翻来覆去都是“酸菜鱼”、“水煮鱼”、“番茄鱼”,虽然做法有点区别,但主料都是鱼。这就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是现在的厨子(编剧和导演)只会做鱼了吗?还是咱们观众就只爱吃鱼?
关键在于三个字:“确定性”
这事儿吧,表面上看是题材扎堆、创作“内卷”,但往深了挖,其实是资本、平台和观众三方合力,下的一盘追求“确定性”的大棋。
1. 对制片方来说:这是风险最低的“商业公式”首先,咱们得明白,拍电视剧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生意。一部S+级别的古装剧,投资动辄几个亿。钱砸进去了,要是播了没水花,那真是血本无归。
怎么办呢?用公式。
“大IP” + “流量明星” = 基础盘
大IP(比如这些剧的原著小说):它们本身就在网上连载了好几年,积累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忠实粉丝。这就好比一个产品在上市前,已经有了海量的“天使投资人”和“付费内测用户”,市场已经替你验证过一遍了,故事底子差不了。
流量明星:他们自带庞大的粉丝群体和超高的话题度,能确保剧集在开播初期就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宣发费用都能省一大笔。
这就像开一家连锁餐厅,你用的是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招牌菜(大IP),请的是自带客流的网红大厨(流量明星)。虽然不一定能惊为天人,但起码保证了下限,能吸引到第一波顾客。对于制片方来说,这就是在不确定的市场里,能抓住的最稳的“确定性”。
2. 对平台来说:这是用户增长的“核武器”再来看平台这边,腾讯、爱奇艺、优酷,这几家“神仙打架”,争的是什么?是会员,是用户停留时长。
而古偶仙侠剧,就是他们军备竞赛里的“核武器”。
你想想,一部爆款剧能带来多大的拉新效果?当年一部现象级剧集,能让一个平台的会员数量一夜之间暴增几百万。所以,平台愿意花天价购买这些剧的独播权,因为它们是吸引用户付费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既然这个“武器”好用,那自然就要多储备、多生产。平台手握用户数据,他们比谁都清楚,什么样的题材最能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掏钱。
3. 对观众来说:这是生活压力下的“情绪刚需”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咱们观众自己的选择了。
说白了,大家上了一天班,应对了各种压力和糟心事,晚上回到家,真的还有精力去看一部特别烧脑、特别深刻、讨论复杂人性的剧吗?可能有,但不是大多数。
更多人需要的是一种“情绪按摩”:一个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华丽世界,一对颜值超高的CP,一段甜虐交织的爱情故事。
这种剧就像精神上的“甜点”和“安慰剂”,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高浓度的情绪价值。
所以你看,当制片方需要安全的项目,平台需要拉新的利器,观众需要情绪的慰藉时,古偶仙侠剧就成了那个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看懂“套路”,然后呢?
所以你看,咱们看到的《献鱼》、《赴山海》这些剧题材相似,真不是创作枯竭那么简单。它是一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经过反复验证的、风险最低、收益预期最明确的商业模式。
理解了这一点,咱们下次再看到类似的剧,心态可能就不一样了。我们既可以把它当成流水线上的“工业糖精”一笑而过,也可以在套路之中,去发现那些真正花了心思的“微创新”。
比如赵露思的《传闻中的陈芊芊》为什么能火?因为它在传统古偶的套路里,加入“女尊”、“反套路”的新鲜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当观众开始对“流水线糖精”审美疲劳,当下一个像《陈芊芊》那样不按套路出牌的“黑马”出现并获得巨大成功时,新的风口和创作趋势就可能来了。
但在此之前,这股由资本、平台和我们共同“刮”起来的仙侠风,可能还得再吹一会儿。咱们作为观众,能做的就是保持开放,用遥控器投票,去鼓励那些真正有诚意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