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淼
说到中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北方人常常将其称为“堂屋”,而南方人则习惯称其为“厅堂”,它是整栋房子的中心部分。在我国民间,人们在修建房子时,对中堂的修建十分重视,有些地方为此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如“祭鲁班”、“贺梁”等等。民间甚至还流传这样的俗语:家有中堂,必出栋梁。那么,为啥说“家有中堂,必出栋梁”?不是中堂有啥风水。
不过,在现今社会里,以前的中堂好像已经变了味,虽然人们在修建房子时仍然会设置中堂,但是似乎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更有甚者,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有的人会选择在城市里买商品房,这种房子的中堂又被称为“客厅”,不过,所有这些都已经与以前的中堂无法相比了!因为它们再也难以为家庭培养出栋梁之才了!
那么,难道以前的中堂在修建时有啥风水讲究吗?那当然也不是!不过,以前民间百姓心目中的中堂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所有的礼仪(比如婚葬、祭祀)都必须在中堂进行。在进行这些礼仪时,有着严格规矩,比如长幼的姿势和位置,跪拜的方向和作揖的姿势等等,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这种前人演后人看的做法,久而久之,也会使后人以身效仿,使他们在为人处事时都谨守礼仪,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所以,那时候的小孩纵然再调皮,但是只要一踏进中堂,立马会规规矩矩,所以,那个时候的中堂,是孩子们学习规矩礼仪的地方。第二,以前的中堂还是小孩们的“家庭私塾”。
很多四零、五零的老人们可能都经历过,小时候早上起来,常常要到中堂里去读书写字,男孩子诵《男训》,女孩子诵《女训》,而且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规规矩矩地去学习,不需要大人们监督,为啥呢?因为他们都是在中堂里,一个连大人们身处其中都要规规矩矩的地方,因此,再顽皮的孩子都会将心收回来去好好读书的。
所以,以前的中堂也是孩子安心读书的好地方。第三、中堂还是长辈们教训子女们的地方。每逢年头时节,或家中举办喜庆事期间,一家的男女老少,都会在中堂相聚,这个时候,家中的老人会端坐中堂,手里捧着儿媳泡的茶,一边喝茶,一边和儿孙们唠嗑,唠孝顺礼仪,唠耕读报国,唠祖先的家风,唠孩子们的不足之处。
这或许便是古人们所推崇的天伦之乐吧!然而,在那个年代里,只要在家庭的中堂经过熏陶的人,他们以后纵然不能成为国之栋梁,但至少不会祸害社会,因为他们知廉耻,懂礼仪,讲诚信,守道德,只要里面有比较聪明的孩子,他们未来必成大器,所以,古人才认为“家有中堂,必出栋梁”。
反观我们如今的社会,虽然表面看来,大人们与整个社会都挺重视孩子们的教育的,给孩子找补习班,学校里也常常订很多课外资料,然而,父母们常年都忙着挣钱,很少在家陪伴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很多问题都一概花钱去解决,殊不知他们这么做却让孩子们失去了最好的家庭启蒙教育,使他们无法了解大人们的辛苦,更别说感恩了!
不过,近年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开始觉醒,他们看到了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现在全国范围内不是兴起了很多九典书房吗?在这些书房里,他们开始教孩子们学习古代经典文化,让他们懂礼仪,学诚信,知感恩,这样的书房与以前民间的中堂还真有些类似,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