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人口第一大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近日举行的地方选举中,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实现显著突破。根据9月14日公布的出口民调,该党得票率从2020年的5.1%跃升至16.5%,增长逾三倍,取代绿党成为北威州议会第三大政治力量。
选举结果显示,总理默茨领导的基民盟以34.2%的得票率保持第一大党地位,社民党以22.5%的得票率位居第二。绿党遭遇重挫,得票率从19%降至11.5%。左翼党则以5.4%的得票率跨越议会门槛。
拥有约1800万人口的北威州不仅是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传统政党的关键票仓。选择党在此地的突破,标志着该党正在突破其以东德为主的地域局限,向全国性政党迈进。
选择党联合主席魏德尔在社交媒体上称这一结果为“巨大成功”,并对支持者表示感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基民盟籍的北威州州长伍斯特表示,选择党的壮大令人“无法安然入睡”。
分析指出,选择党的崛起与选民对移民政策的不满及经济疲软密切相关。尽管默茨政府承诺改革移民政策并取得一定进展,但许多选民仍认为现行政策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同时,德国近期经济表现不佳,尤其在工业核心区,加剧了选民对传统政党执政能力的不信任。
成立于2013年的选择党以亲俄罗斯、反移民、反欧盟等主张为核心特征。该党近年来在东德地区迅速扩张,去年更在图林根州赢得执政权,成为二战结束以来首个在德国州级选举中获胜的极右翼政党。在今年3月的联邦议院选举中,选择党以20.8%的得票率成为第二大党。
此次北威州选举虽不直接影响国家政治,但被视作民意的重要风向标。结果显示,选择党正在德国西部地区建立稳固支持,这可能打破传统主流政党不与极右翼合作的“政治防火墙”。选择党领导层已表示,目标是在2029年联邦议院选举中获胜,实现执政愿景。
德国政治格局是否正迎来历史性转折?选择党的持续崛起将对欧洲政坛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