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战争,让女人走开》——军事电影(文艺)创作走向纪实性

【作者按】中国军事电影创作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是纪录风格,延安时期基本就是纪录片,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庞大的纪录片拍摄队伍和大

【作者按】中国军事电影创作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是纪录风格,延安时期基本就是纪录片,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庞大的纪录片拍摄队伍和大量的纪录片,再到以八一厂为主的军事故事片创作都基本遵循纪实风格。但是电影理论界似乎现在也没有学者正式提出这个命题,倒是军界将领在1986了就提出了,但他不是电影工作者所以没有展开论述,只是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即兴提出了的!而背景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战争,让女人走开》基本上是以他所在的部队为原型创作的,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是他和他的士兵经历过的。下面是1986年刊发在媒体上的采访录:

可喜:军事文艺走向纪实性

——访某部副部队长 刘昌友

左:刘昌友 右:何厚桢 1986.昆明

在《战争,让女人走开》的拍摄现场——华宁县盘溪镇,我们采访了该片军事顾问——某部副部队长刘昌友。

“军事题材的电影走向纪实性,十分可喜!”刘昌友兴致勃勃地说:“《战争,让女人走开》这个电影不错,其最大特点就是真实,影片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当时我就是在这个礼堂(指盘溪某部礼堂)宣布全体干部家属必须三天内回家的,三天之内不走的,干部撤职。”刘昌友转过身来,望着这个礼堂,深有感触地说:“想起来觉得太不近人情了,但要正视现实,战争毕竟是残酷的!”

“我和政委宣布命令后,某连排长第二天早上就把妻子送走了,这个排长在作战中也非常勇敢,立下战功,可惜在防御作战中牺牲了。影片中的焦永太的原型就是他。焦永太的妻子凤英捆猪一场戏,生活中也确有其事。”

冬天的盘溪虽比昆明暖和,但一到黄昏仍有凉意。刘昌友拿起搁在藤椅上的军装穿上,他一边扣扣子一边对我说:

“营长许雷的角色,其原型是某团教导员,即现在某团的政治处主任。你们也见过他。他妻子是北方人,是个护士,一到这里就病了,但她并不可能因此而例外,还得马上离开部队。后来她是打着吊针走的,当时我们见她这副模样,心里都不好受,但也没办法,还是非走不可。她在影片中就是蓝于兰的角色。这个人物基本上就是生活原型,非常真实。大学毕业入伍的干部林小林的形象,是另一个部队的排长,叫白玉明。这人战时表现很勇敢,在收复八里河东山的战斗中荣立一等功,后来训练时枪走火自己把自己打死了,真可惜啊!当然影片中没写他的结果,这是艺术加工,我也觉得恰到好处。

《战争让女人走开》剧照:陈剑飞、娜仁花

顺便说说,这次省话剧团排的话剧《团长和他的士兵》基本上也就是写这个团的。比如有一场戏就发生在这个部队,我们有个连长,叫王××,当地老百姓告他和有夫之妇私通(实际上没有这回事),部队首长知道后很重视,马上将他降为排长,后来在战场上,仅用一支狙击枪就打死了十七个敌人,也荣立战功。遗憾的是后来不幸牺牲。

总之,目前军事题材的文艺创作都在走向纪实性,势头很好。这也表明有人想真正地了解我们的战士了。说实话,我们的战士们平时显得可恨,战时可爱,艰苦的时候又可怜。我希望广大的文艺工作者都像他们(指《战争让女人走开》剧组)一样,真实地描写我们的战士。

(何厚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