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终身未婚率:广西男性超5%,安徽女0.2%

如何从宏观层面衡量各地终身未婚人口的比重?第一件事,先界定什么叫终身未婚?60岁大爷首次走进婚姻的殿堂,这种现象在现实中

如何从宏观层面衡量各地终身未婚人口的比重?

第一件事,先界定什么叫终身未婚?60岁大爷首次走进婚姻的殿堂,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只是概率极低,所以不考虑这种情况。在此,我们将50岁到59岁、在法律意义上仍然未婚的人口,视为终身未婚人口,并得到此部分人口占本年龄段人口的比例。有网友做过类似的统计,采用的方法是50岁以上未婚人口占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作者认为不应该考虑60岁以上人口的情况,因为男性在这一年龄段以后去世的概率极高,会大幅度拉低分母,进而拉高真实的数据分布情况。第二件事,数据从哪里来?人口普查数据以10%的抽样比例统计了人们的婚姻情况,所以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是比较适合的、具备极高可信度的数据来源。第三件事,男性和女性的情况应该分开统计,毕竟女性想结婚、且能结婚的困难程度,要远小于男性。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得到大多数省份50岁-59岁男性和女性终身未婚率数据,并绘制在精确比例尺的天梯图里。至于剩下的省份,作者没能找到完整的数据,所以这些省份不会出现在下述的图表中。

从天梯图的顶端开始,广西男性以5.4%的未婚比例位居全国之首。这个数字意味着,在广西每100个常住在广西的50-59岁男性中,就有超过5个人从未结过婚。

不包括数据缺失的省份,海南男性以4.8%的比例排名第二。青海、贵州、四川、广东、云南等地的比例也在3.5%以上。

其余省份,在3%左右徘徊,其中江苏男性以2.2%的比例排名倒数第一。

与男性居高不下的未婚率相比,同一年龄段女性未婚的比例,大多在1%以下,常住在安徽的女性人口中,终身未婚率更是低至0.2%。

现实生活中,按照大多数人的社交圈子,我们其实是很难遇到一个50岁还未结过婚的姑娘。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更多女性选择不婚,未来若干年女性终身未婚率很可能会像男性一样突破3%。

这种分布与当地的高生活成本、竞争压力以及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密切相关。许多受访的上海单身女性表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更注重婚姻质量,宁缺毋滥。”

从时间维度来看,这批50-59岁人群的婚恋决策大多发生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那个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快速转型阶段,他们的未婚状态某种程度上是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个人化注脚。

这张天梯图最终告诉我们:中国的未婚现象正在从个别现象转变为结构性问题。不同地区的未婚率差异,既反映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也预示着未来人口发展的不同路径。

随着单身人口的持续增加,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养老、消费、住房等社会系统的调整,将成为各地都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或许,我们需要超越传统的婚姻观念,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选择或被迫独身的人群。毕竟,幸福的生活可以有多种形式,婚姻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