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由于宋哲宗无子而崩,由他的弟弟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宋徽宗自幼爱好笔墨和丹青,他是个艺术天才,自创了书法瘦金体,可谓天下无双,绘画的水平也是登峰造极,因为他实在太有才了,甚至还有传闻说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转世。宋徽宗什么都会,但就是不会当皇帝。他即位后,对朝政毫无兴趣,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引得民怨沸腾,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统治后期,奸臣当道,民怨四起,虽然起义都被平定,但是北宋王朝已然是四处冒烟,八方起火。同时,宋徽宗又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朝被金朝打得接连败退后,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遂遣使从海路赴金,与金朝签订了自取灭亡的海上之盟,联金灭辽。海上之盟签订后,宋金果然合力灭亡了辽朝,但辽朝灭亡后,金朝立即南下攻宋,宋军接连战败。最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被金军俘虏至北国,在被囚禁9年后,折磨而死,终年54岁,在位26年。
徽宗赵佶,哲宗之子,在位二十五年,改元六次,依次为建中靖国(一年)、崇宁(五年)、大观(四年)、政和(七年)、重和(一年)、宣和(七年)。建中靖国年间(1101年)铸建国通宝,靖国元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年间(1102~1106年)铸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并续铸圣宋元宝。大观年间(1107-1110年)铸大观通宝。政和年间(1111~1117年)铸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年间(1118年)铸重和通宝。宣和年间(1119~1125年)铸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北宋第一大名珍—建国通宝
建国通宝是取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年号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年号钱。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期间还铸有篆书体“靖国通宝”与楷书体“靖国元宝”小平钱,而后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
圣宋元(通)宝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始铸,是宋仁宗'皇宋通宝'之后又一种不以年号命名的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等铜铁钱,篆、行成对,又见隶书钱,皆为旋读,字多变化、版别甚多。铁钱背文有上、汾等字。圣宋通宝铸量极少或者仅为试样并未发行,故很难一见。
崇宁通(重)(元)宝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铸年号钱。崇宁通宝有小平、折十两种,折二、折三多为私铸、后铸。钱文为赵佶手书“瘦金体”,铁画银钩,精美异常,版别颇多,并有铁钱。崇宁重宝材质有铜、铁、银,制作多亦精好,存世较多;钱文古朴方正,严谨庄重,法度固定,传为当朝宰相蔡京所书;另崇宁重宝版别几百种,面背记号多,有花穿、决文、面星、背星、月纹等。崇宁元宝小平极罕,隶书折二有铁钱、铁母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