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雨中,沿着范蠡公园的慢步道登山,也是休闲生活里的一种抒怀与放松方式。此时无人与你熙攘争道,更无人与你抢占观景佳处。临风听雨时,云雾迷蒙间的幽幽恬静使人陶醉,汀步雨雾中的飘逸之感,淡淡融入其中,沐浴其间,身心舒展,流连于此氛围,令人忘却乡关所在。
范蠡塑像矗立于山门口的展台,轮廓分明,深眉狭目,高额敛耳,戴冠冕、茂须发,握佩剑、拂衣袍,目凝远方,不怒自威的气势沛然升起,巍峨群山,绵延河川,尽在其俯瞰之中。驻足细观这位经世名臣、旷世商圣塑像,神形沉稳,意凝形炼,内敛而不张扬,其开阔胸怀的泱泱气度自然流露。他似静水深潭般从容里,却能携商机入世;超然明净的豁达中,又能揽人心入怀。

烟波流转,苍林覆雾。漫步于红色柏油路上,清冷的雨点丝丝滑落,如寒潭中升起的水汽,沁润绕身,将登山的微汗与倦意渐渐消除。站在亲子步行道上,弃伞倚靠路边的城墙垛口式护墙上,远山近岭皆笼于迷雾,树木花丛尽沐于秋光冷雨中,似乎整个身心都泛起湿意来。灰褐色的云层遮蔽了天空,细雨洋洋洒洒润漫着原野万物,只是这场秋雨过于漫长,把天高云淡的秋日,浸成了连月不歇的水幕,将爽朗的秋风化作了凉意清愁,萎靡了整个天地。
苍烟缥缈,雨幕邃远。雨雾中,山路愈显绵长,登上山顶的台阶仿佛望不到尽头,潮湿的雨染尽葱林,苍霭轻掩群峰。道旁的绿化带内,小叶黄杨在雨水的浸润下,红尖绿柄,色泽鲜明,令人瞩目。尤其是南天竹叶片间,托住的雨滴,晶莹剔透,珠圆玉润,使人不忍拂落那片清宁。凉意浸透衣衫,方觉深秋至,时光经历到十月底,方惊觉一年光阴已所余无几。

山岗平台上,西施塑像静静驻守,如伫立于林中的精灵,罗衣轻裳,丝带飘拂,凝目于万世之外,惊艳于千古之前,令历代佳人垂首俯身,使百代男子魂牵梦萦。塑像白玉无瑕,静坐于千层石岩之上,那宁眉如画的端庄,敛手于怀的矜持,似婉约,似娇柔,那冷清气质中的矜贵,淡雅素静里的脱尘,默然着、宁静着,秋水明眸览尽绵绵山河。
如六七月倚立于清水中的芙蓉,清丽皎洁;如九月摇曳于池塘里的新荷,净洁无瑕。又似秋水洗礼下的丁香,含一袖的忧思哀愁,一眼望尽千年,追忆故国旧梦。令人忘却其冰清玉洁容颜,随眸光沉沦于历史烟云,陷落于蒙蒙雨雾中。

她、温顺中带着羞涩,丝柔中显着楚怜,眼眸流转间,似有怜悯与不舍----不知凝望的是商圣的背影还是这万载的沧桑。
若河水有情,岂容落叶无归处?
若秋风有意,何忍悲花尽涤去?
若夕阳知我心,奈何流年不回头?
又道是:魂牵梦思雨含泪,落花怜惜伤悲离。
风浩雨溟泣无声,山萧云哀怜幽梦。

她、是否也在等待雾幕渐消,雨过天晴?是否也在期盼虚无散去,阳光普照?盼那十月丰盈的时节,游客环山而至,而非灯火燃起时,独守山中凄凉。有道是:孤寂风吹落残叶无数,寥落雨浸凉万物入秋,寒来山路红尘走,尘烟归土散入风。
云锁苍穹,迷茫如雾。风、梳细了柳条,雨、涤尽了尘嚣,秋意漫溢山峦。似以雾为丝,风为线,山林为体,苍穹为布,编织出浩渺跌宕的变幻须弥之景----似虚似实,似真似幻,光朦胧,雾缥缈,烟波流离在树梢林间若隐若现,既牵人情丝,又迷人心眼。这黏湿的雾气,竟把长天也晕染得朦胧了。所谓春柔夏艳,秋瑟冬冽,大抵便是这般景致。

凉风惬意,水雾渐开。远山在隐约中起伏,岭峰下的红墙白房次第显现,灌河水域在雾中模糊隐现,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随山势流动,竟分不清是河面还是云雾。又道是:烟锁沧山雾拢天,长河奔涌风动澜。
一场秋雨一场寒,值此万物皆秋时节,观、风动的景致,听,雨落的声响,寄情于山水间,舒心于流云里。何尝不是一种恬淡雅趣呢?正所谓:天青水晕烟浸林,竹影横斜夜澜升。只是冷冽秋风,终究拂动了几分伤感;忧郁心绪,也让情愫愈发深沉。
2025年11月1日 随笔 张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