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德振
从小到现在,我对“主席”这个称谓词一直抱有崇高的敬意和特别的在乎;小学三年级开始,也就是一九七四年,我每年靠卖柴的钱要去书店买回一张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正面画像,恭恭敬敬地贴在山区家中老屋正中央;脚上虽然没有鞋穿、袜子穿,依然是买画像优先,不买鞋袜。
现在即使定居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家中厅里依然摆放的是毛主席的半身石膏塑像;只见毛主席面带笑容,凝视前方,目光慈祥,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有人来家里作客,有些不解地问我:“怎么不见摆观音菩萨像?”我斩钉截铁地说:“对于我和我父辈这代人来说,毛主席就是我们心中最大的菩萨!”对“主席”称谓为什么这么在乎、又那么无限尊崇?我还有两个因素:一是缘于我对开国领袖的热爱和敬重,把热爱转化成了未来的理想追求;二是缘于我爷爷是大队里德高望重的“贫协主席”。有远有近的两个主席,让我心心念念。并从那时开始,我心底中便萌发起了长大也要当一个“主席”的雄心壮志。
“主席”称谓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高大上”的称呼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还是一个实打实的工作职务头衔,不仅意味着能力与人格魅力的双重拥有,还彰显着一个人舍得、付出、无私、奉献、担当、乐于吃亏吃苦的品行。因为我的爷爷就是我就近学习的好榜样,从爷爷身上,我看到“主席”称谓的厚重和伟岸。
我的爷爷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期的大队“贫下中农协会主席”;社员们都叫他“曾主席”;他是我的继爷爷,在我父亲二三岁死了亲父亲后入赘我家里的,撑起了家里坍塌的天。爷爷勤劳、善良、公道、热爱劳动,肯动脑筋,又富有同情心,敢于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为大集体和社员们处理了不少棘手的事,维护了广大贫下中农的利益,因此而深受社员们的拥戴和尊崇。后来,社员们又推选他为大队猪厂厂长;爷爷到任后,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带领厂员们到处开荒种农作物,增添了许多致富创收的项目,一下子把猪厂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不仅迅速扭转了猪厂的颓势,还为大队创造了不少收入,为社员们带来了福利。
六十年代末期,从我出生到记事,爷爷一直是猪厂厂长兼大队贫协主席,社员们从不叫他“厂长”,而是一直尊称“主席”。从那时开始,我知道北京有一个“毛主席”,我天天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走”这首歌,心里想着却是自己身边的爷爷,他也是“主席”呀!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啊!只是还不知道,他这个“主席”跟北京“主席”中间还差十万八千里级别呢!心里甚至想着,长大了能像爷爷一样,当个“主席”也就心满意足了,也就无尚光荣了。因此,在幼小的心灵中便萌发出强烈的当“主席”的“官瘾”。
北京的“主席”我见不着,无法仿效和学习,只有天天听广播聆听他老人家的伟大号召和“最高指示”;生活中,我便以身边的爷爷和雷锋叔叔为人生榜样,在小学至高中读书阶段,课余时间除主动帮父母亲做家务事、干农活外,还帮村里的五保户老爷爷、老奶奶挑水、干农活,帮学校搞卫生,帮大队送报纸、送信,从不怕吃苦、吃亏,更不奢求得表扬;然而做好得好,终有回响;大队里的许多社员都明里暗里夸奖我说:“曾主席的孙子真像他爷爷,勤快、爱劳动,长大了肯定有出息”,我有时偷偷听到后,做好事做得更起劲了,从不与别的同学搞攀比或“排排坐、吃果果”。
高中毕业后,爷爷帮我报了名参军;我一路顺利地来到了军营。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到军营后我依旧保持和秉承着爷爷这个“主席”的品行,勤快地多干事、多练兵,不怕吃亏吃苦,一路积累各种努力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专长,最终彻底地改变了人生面貌;不仅入了党、转了干,为家乡争了光;还在大城市中落了户、娶妻生子。
现在我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上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还真的心想事成,期望实现,也当上了一个“主席”--企业的工会主席。要说也巧,这中间我有两次晋升机会,可以去别的企业当个总经理或调去总部当部长的机会,我想都没想,便都推辞了;有朋友得知后,说我“有点傻”,我自认为有得必有失,祸福相依,“傻点”不吃亏;可这回上级安排我当工会“主席”,我二话没说,便同意了,这中间的抉择多少与儿时的“梦想”有关。现在,梦圆了,同事们都叫我“杨主席”,我踌躇满志,觉得亲切又自然,深感无尚光荣。
夜深人静时,我时常思忖:我一个农民的儿子,祖祖辈辈在大山里劳作,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能在繁华的大都市中立下足、当个“主席”,已是祖坟上冒青烟了.....追本溯源,饮水思源,想起来、说起来这事还得衷心地感谢组织和企业,没有组织关怀和企业托举的平台,纵有天大的本事和期望恐怕也是无法实现的。
冥冥之中,我家出了两个“主席”,时间跨度刚好60年;多么幸运和荣耀啊!“主席”虽然是一种称谓,融进骨髓里的却是一种倔强的、不服从命运的逆袭奋斗精神,一种不怕吃亏与吃苦的理念延续与传承,一种主动奉献和担当精神的发扬光大和赓续;希望我的子孙们看得明白,将来也争当一个能够守住家族“精神密码”的主席,那也是一种有出息的表现和成功。
2025年4月11日
☆ 本文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八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