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真正的凡人修仙,不过“斗闲”二字

仙侠小说《凡人修仙传》以及根据其改编的动漫和电视剧在前不久很火,久闻其名的我趁着这股热潮翻阅起了小说,里面其实是以修行来

仙侠小说《凡人修仙传》以及根据其改编的动漫和电视剧在前不久很火,

久闻其名的我趁着这股热潮翻阅起了小说,

里面其实是以修行来说俗世的规则,

和真正的修行相差甚远,

甚至很多观念背道而驰。

最近又想起七真事迹里丘祖的斗闲之志,

心念所及,想到这才是真正的凡人修仙之途径。

金大定十年,风雪开封。

全真祖师王重阳羽化登仙。

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

这四位日后光耀道门的大宗师,

彼时还只是师父的孝子。

他们扶着灵柩,一路西行,

将恩师安葬于终南山下的刘蒋村。

三年庐墓,道心相守。

期满分手之际,四位真人在秦渡镇的真武庙,

借着一轮清冷的月光,开了一场名垂千古的“月夜会议”。

会上,四人各述其志。

马钰说,志在“斗贫”;

谭处端说,志在“斗是”;

刘处玄说,志在“斗志”;

而丘处机,只淡淡说了两个字:“斗闲”。

后世的《玄风庆会图说文》对此评道:

马祖斗贫,是“外披缕褐,内怀珠玉”;

谭刘二祖,一是“委蛇游世,公正不邪”,

一是“守道不渝,应物全真”。

唯有丘祖的“斗闲”,解说是“无为应缘,照而常寂”。

千百年后,我们再读这段公案,

心中总会升起一个疑问:贫、是、志,

都好理解,可为何偏偏是丘祖,

这位日后龙门派的开山祖师,

要立一个“斗闲”的志向?

这“闲”,究竟是什么?

要解开这个谜,我们需回到王重阳祖师仙逝前的一段嘱托:

“丹阳(马钰)已得道,长真(谭处端)已知道,吾不虑矣。

处机多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管领之。”

寥寥数语,道破天机。

马、谭、刘三位祖师,在重阳祖师眼中,

是“已得道”、“已知道”的,

是不用他操心的。

唯独对丘处机,他特意说其“多学”,

还要让大师兄马钰来看管。

为何如此?

因为在全真内部的说法中,

马、谭、刘三位祖师,皆非凡品。

马钰被认作是散仙转世,谭处端有大儒之资,刘处玄至孝至诚。

他们天生就带着“仙骨”。

这“仙骨”,并非小说里测灵根的玄幻设定,

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至纯至诚的赤子之心。

拥有这种心性的人,一旦遇到正法,

便如干柴遇烈火,修行精进,一日千里。

马钰拜师两年半即得大道,

谭、刘二位祖师的成道之路,

同样迅疾如风。

他们,是宿世的修行人,是“下凡”的仙真。

这一世,不过是来“应劫”走个过场。

唯有丘处机,是真正的“凡人”。

他是这一世,才踏上了这条求仙问道之路。

所以,他的路,走得比任何人都苦。

师父仙逝后,他先是在宝鸡磻溪苦修六年,

“昼夜不寐,背人渡河”,以苦行磨砺心性。

六年期满,自觉业力仍重,

又前往龙门洞,效仿古人“磨性滚石”,

一修又是七年。

整整十三年的苦功,加上拜师、守丧的岁月,

丘祖花了近二十年的光阴,才终得大道。

他这二十年,斗的是什么?斗的就是那个“闲”字。

这“闲”,究竟为何物?

杂念纷飞,是闲;

欲望重浊,是闲;

心有寄托,是闲;

情丝缠绕,是闲。

一切让我们无法扫净心地、收拢心念、

做到“一”的杂驳之气、三心二意之资,

统统都是“闲”。

“闲”,是凡人与生俱来的心病。

马、刘、谭三位祖师,因其“仙骨”在身,

心性本就纯粹,他们的修行,

是“为道日损”,是在一张白纸上从容作画。

而丘祖,恰恰相反。

重阳祖师说他“多学”,这既是夸赞,也是点拨。

我们有理由相信,

丘祖的天赋才情,或许是七真中最高的。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这也喜欢,那也好奇”,

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这种旺盛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放在世俗人生中,是“为学日进”,

足以成就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通才,

多姿多彩,令人艳羡。

但放在修行这条路上,就成了最大的障碍。

因为修道,不是“为学日进”,

而是“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它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减法。

要把那些后天的知识、欲望、习气,

一层一层地剥离掉,

直到露出那个最纯粹、最本然的“真心”。

这或许就是重阳祖师不亲授丘祖,

而让心性最淳厚的马钰来教导他的深意。

长兄如父,由马钰这位“老实人”来带这个“聪明弟弟”,

正是要消磨掉丘祖身上那股过于外放的“聪明才智”。

幸好,丘祖最终明白了。

他用十三年非人的苦行,

将自己那颗“闲不住”的心,

打磨得如如不动,菁纯无比。

他终于“斗”赢了那个凡人的自己。

丘祖的故事,之所以能成就龙门一派的万世流芳,

正是因为它为我们每一个凡人,

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通天之路。

我们没有马钰的仙骨,没有谭处端的儒资,

我们和当年的丘处机一样,

都只是一个被杂念和欲望所困的普通人。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那颗永远“闲不住”的心。

我们总以为,修行是青灯古卷,

是深山老林,是盘腿打坐的特定仪式。

其实,全错了。

真正的修行,只有两个字——专注。

只要你能做到极致的专注,那么——

你打坐时,是在修;

你写字时,是在修;

你画画时,是在修;

你练拳时,是在修;

你做事时,是在修;

你炒菜时,是在修;

你拖地擦桌子时,是在修;

你码代码时,是在修;

你研究学问时,同样是在修。

丘祖自己叙述“人情反复皆仙道,日用操持尽力行”。

因此,修行的关键,从来不在于你“做什么”这种外在形式,

而在于你做任何事时,你的“心”在哪里。

当你的心,能百分之百地与你当下的行为合一,

不旁骛,不游离,不思前想后,

那一刻,你就进入了“定”的状态。

在那一刻,你就是在“斗闲”。

能在一件看似枯燥的事情上,

保持十年、二十年的专注,

这本身,就是最上乘的修行。

话题又回到开头,

丘处机祖师,真是一介凡人之资吗?

在全真的罗天大醮中,有一段环节,

是这样吟诵的:“乘东华演教,龙门正宗,大罗天仙状元,丘大真人门下...”

由此可知,丘祖是被道教正式承认为“大罗天仙状元”的。

这是由最底层的凡夫,

修至能耐非常排名第一的天仙状元的进阶之路。

(众人或许好奇,既然有状元,那么有榜眼探花吗?

还真有,榜眼是南宗祖师,写下《悟真篇》的张紫阳,

探花是西派祖师,写下《三车密旨》的李涵虚。)

以丘祖之天资,终于大成,不仅大成,

而且得到了过去上古三代天师那种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观人事”,

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超凡“神通”。

但其中种种艰难,不是下凡的祖师所经历的。

丘祖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最朴素的真理:

天赋异禀者,固然可喜;

但以凡人之躯,靠着水滴石穿的“斗闲”功夫,

最终逆天改命,则更为可敬。

这世间,并无什么高深的秘法。

你的人生,就是你的道场。

你的日常,就是你的修行。

你的每一次专注,都是在战胜那个“闲不住”的自己。

凡人修仙至简之路,不过“斗闲”二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