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编曾修复并发布过一组1939年的湖北通城县老照片,受到大家的肯定。应网友的要求,下面继续分享一组同时期的通城旧影,内容主要是当时驻扎在通城的鬼子兵以及汉奸影像。回顾八十六年前的历史画面,是为了不忘那段屈辱的历史,更加坚定地奋发前行。

通城地图
这是民国时期的通城县地图,由武昌亚新地学社于民国十八年(1929 年)出版。

隽水河边
1939年3月,一个日本兵蹲在隽水河边的老树下。远处是横跨在隽水河上的通城大桥以及桥头的魁星阁,再往远处看,隐约可见高耸的东山阁。

大桥近景
在日本人的相册中,发现一张宽幅照片,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当年北门外的景象。图中的大桥原本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九眼桥,1938 年10月17日,日军逼近通城时,中国守军将古桥的木桥面和八个桥墩全部炸毁。日军占领通城后,为通行方便重建了一座简易木桥,并取名为“通城大桥”。

古建筑
两个日本士兵坐在桥头栏杆上,身后是一座有着石牌坊式前脸的古建筑,门前堆着土,建筑一侧能看到掉落下来的房屋构建。推测是在炸桥时受到了冲击而损毁的。

隽水河
通城城外的隽水河。隽水河是通城的母亲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通城人。此时的隽水河,成了侵华日军钓鱼休闲的地方。在宽阔的河面上,还有一座高架木桥。河面部分的桥面已完全被摧毁。

通城北门
通城北门前外的景象,城门两侧画着亲日宣传壁画,壁画下有日军设立的岗亭,岗亭旁边围着一圈矮墙作为防御工事。路边民居的墙壁上,刷着汉奸标语:要想安居乐业,只有快快携手亲善。

兵营
日军在通城的驻扎地。日军进城之后,将这里原来的居民强行赶走,霸占了民房作为宿舍。两个日本兵站在屋角处交谈,不远处停着一辆军用卡车。

下棋
在兵营宿舍门前下围棋的鬼子,神情颇为悠闲。强盗破门而入,完全把抢来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家。

鬼子和少年
坐在日本兵前面的这个孩子当年十五岁,在日本兵营里打杂。在照片后面还写着他的名字:孔庆寿。抗战时期,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有的是为了吃饭,有的是父辈便是汉奸,心甘情愿帮日本人出力。

合影
“白袖箍”是愿意为日本人服务的良民标志。图中和鬼子合影的两个当地少年中有一个便套着白色的袖箍。鬼子穿皮靴,少年光着脚。另一个没有袖箍的少年显然很排斥日本人,低着头,一副极度不情愿的样子。

狗窝
兵营里的狗窝,日本人在这里养了很多条的狗,大概率不是为了陪伴饲养的,而是为了战争需要。

夏天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9年6月,注释中说:天气越来越热了。几个鬼子带着小狗在草丛里纳凉。

少年
有时候,鬼子兵还会让当地的孩子帮着照顾小狗。而这些半大的孩子并没有辨别善恶的能力,有的甚至还以此为荣。看看画面中这个戴着日本军帽的孩子便明白了。

地堡前
蹲在隽水河边老树下照相的鬼子兵再次出镜,此时身后的背景换成了中国守军遗留下的地堡。鬼子歪戴着军帽,穿着趿拉板,活脱脱的一副二流子的模样。

丑态
四个日本兵排成一列,侧身对着镜头,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家伙手里还拿着一本画报,神情中透着得意,看着令人生厌。

战俘
五名男子站在通城日军的野战仓库之前,中间穿着军装的男子曾是一个国民党兵,此时已经归顺日本人成了一名汉奸,手臂上也戴上了白袖箍。说到底,其实就是做了一条甘愿为日本人效力的走狗。

飞机场
当时日军在通城建有飞机场,位置在雁塔附近。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曾三次乘飞机来通城视察鬼子布防情况。图为站在飞机场上的几名日军飞行员,有两个戴着墨镜。远处的雁塔隐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