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极兔:一个被低估的真相

在甘肃干快递,是什么样的体验?这里是“一线省份”。甘肃东西全长近17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百余公里,属于狭长型省份,面积

在甘肃干快递,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里是“一线省份”。甘肃东西全长近17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百余公里,属于狭长型省份,面积居全国第七,人口却在全国20名开外,人口密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这里也是“偏远地区”。在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没有东部城市的单量密度,没有平原地区的交通便利,有的是距离远、是成本高,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用当地快递人的话说:“邮费还不够油钱。”

很显然,在甘肃干快递,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论时效、单量、产业基础,甘肃与东部地区相比都无明显优势。可是,恰恰是这种“难”,倒逼着当地的快递从业者“不走寻常路”。

前段时间,老鬼走访了极兔在酒泉和嘉峪关的几家网点,原本以为会看到 “苦熬” 的场景,结果却发现了一个长期被低估的真相——

所谓“偏远地区”,未必是包袱,也可能是蓝海。关键看你有没有能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01基建先行:从“被遗忘的角落”到“快递新前线”

在快递江湖的版图上,甘肃曾是一块“洼地”,曾让无数人退避三舍。

现如今,毫不夸张地说,甘肃已经成为快递行业里的一支“潜力股”。

一组数据,放在全国都是非常能“打”的——

以2024年为例,甘肃的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位居全国第二。快递业务量完成4.4亿件,同比增长41.7%,增速位居全国第三,其中6个月连续位居全国第一。

▲图:瓜州县广至乡驿站

最直观的变化在基层。2019 年,极兔瓜州县广至乡驿站的何禧鸿刚入行时,日均单量才 200 多件,连成本都盖不住,只能靠开出租车补贴。如今单量翻了两三番,日均 700 件成了常态。

当“量”的洪峰奔涌而至,既是机遇,但更多的是考验,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快递网络的命脉,从来系于基建。对甘肃而言,基建不是 “锦上添花”,而是“破局前提”。

极兔在甘肃的落子,首先从“中枢再造”开始。

2025 年 5 月,升级后的极兔兰州转运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 2 亿元、占地 3.35 万平方米,配备 16 条自动化分拣线,日处理峰值从 85 万件飙升至 180 万件。

▲图:升级后的极兔兰州转运中心

效果立竿见影。兰州转运中心投用后,中转时长从2小时缩短至1.2小时,中转时效提升约40%;通过线路优化,快递全程时长缩短6.5小时,时效提升约12%。

中枢活了,还得让“毛细血管” 通起来。

▲图:郭海英投建的快递柜

在嘉峪关,网点负责人郭海英投建的 120 万级快递柜网络,将驿站人力从3 人减至1 人,实现 24 小时营业。

▲图:极兔酒泉二级转运中心的自动化分拣设备

在酒泉,极兔二级转运中心负责人毛建东斥资百万引进自动分拣设备后,日均分拣5万件的工作时间从十多个小时缩短至8小时。

毛建东感慨道:“快递这个行业是需要不断投入的。”

这句话戳中了本质,先砸掉 “基建跟不上” 这块硬骨头,才能谈后续的发展。当兰州的枢纽像心脏一样泵动,当县乡的网点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极兔在甘肃才算真正站稳了脚,也迎来了进一步“起跳”的契机。

02科技破局:无人车重构“最后一公里”

真正的破局,从来不是在顺境中扩张,而是在困境中开辟新路。

西北的“最后一公里”,远比东部城市更为复杂。这里地广人稀的特点,把快递业的痛点成倍放大:配送半径更长,人工成本更高,尤其是一到旅游旺季,单量暴增,始终给人以一种“慢半拍”的既视感。就此看,极兔在甘肃的多家网点急切地加码“无人车”,也就不难理解了。

去年5月,毛建东干了一件让同行惊讶的事: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投入了首辆快递无人车。

▲图:在酒泉自动驾驶的快递无人车

毛建东算过一笔账:一台无人配送车一趟可运输快件300-500件,续航里程180公里,一天可完成1200-1500件。与燃气车辆相比,一年可节省1.5万元;与燃油车辆相比,一年可节省2.5万元。

▲图:敦煌网点的快递无人车

无人车的价值不仅在于成本节约,更在于效率提升。敦煌网点负责人刘军也细算过一笔账:目前已投入了3辆无人车运营,每车可载500至700件快递,日均完成3至5次配送,多线路并行直送,配送时间大幅缩减,驿站入库率显著提升。无人车投入使用,快递员需求减少,用工难题得以缓解,人力成本有效降低。单票快递成本降低20%,配送时效较此前提升2小时。

郭海英还看到了无人车的额外价值:“无人车本身带有快递品牌涂装,运行在网点之间相当于一个流动的广告牌。”她观察到,有不少市民专程带着孩子观览、拍照,明显提升了极兔在当地的知名度 。

极兔甘青宁区域公共事务负责人黄金银表示:“随着村镇包裹量的增加,我们将进一步利用无人车将快件送到各个村级综合服务站。”截至 2025 年 9 月,极兔在甘青宁已投放100余辆无人车,计划年内增至 300 辆。

环境逼人创新,而创新终将改变环境。极兔在甘肃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困境中开辟新路。

03产业融合:跑出加速度

对于甘肃的快递业,外界需要重建想象力。极兔在甘肃的真正突破点在于:将快递网络融入产业生态,激活市场潜力。

瓜州县的蜜瓜产业,就是最好的例子。

▲图:广至乡驿站负责人何禧鸿和果农在蜜瓜产地

瓜州,因瓜得名,更因瓜立县。作为“中国蜜瓜之乡”,2024年,全县蜜瓜种植规模已达9万亩,超八成走订单农业之路。除了蜜瓜,瓜州的枸杞、肉苁蓉、锁阳等特产,也共同撑起了这片土地的农业脊梁。

▲图:极兔瓜州中心网点杨勇勇

真正让这些农产品走出戈壁、走向全国的,是一张不断织密的物流网络。极兔瓜州中心网点杨勇勇通过“快快合作”模式,构建起“县级分拣枢纽-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级配送体系,实现了快递下乡与农产品出村的双向贯通。目前,该网络已覆盖瓜州90%以上村镇,农村居民不仅能更方便地收寄快递,更关键的是,一条高效外销的“快车道”被打通。

在“快递助农”方面,极兔为农户提供“上门揽收 + 优转优派”的全链条定制服务,近期广至藏族乡蜜瓜丰收,极兔迅速响应,峰值揽收量达30吨,保障了蜜瓜以最短的时间、最优的成本发往全国。这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切实增强了瓜州农产品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除了快递进村,极兔在甘肃的基层网点也有很多“新气象”。

▲图:毛建东给即将发货的农产品贴快递面单

比如,“不务正业”的毛建东,2012 年他放弃医疗器械维修的高收入,回老家做快递,一开始亏得厉害,只能重操旧业补贴;面对酒泉 “进港 4.5 万件、出港才 8000 件” 的悬殊差距,他干脆承包了 50 亩西梅地,做农产品电商,自己当 “产地+快递” 的连接点。

▲图:极兔嘉峪关网点设置的双向快递柜

再比如,在员工眼中“很潮的老板”郭海英,她跟驻地部队合作,设了双向无人快递柜,巧妙解决了特殊场景下的配送难题。在郭海英的未来规划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她还想尝试无人机和机器狗送快递。

这种新的“尝试”,这种对既有条件的改变,恰恰意味着极兔在偏远地区更多的“可能性”。

04 结语

西北的风,从来不解风情。

所谓 “逆天改命”,也从来不是等着环境变好,而是在困境里,自己闯出一条生路。

当前,极兔在西北的布局正在向更深层次拓展。2025年9月12日,极兔与“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签约,成为官方物流合作伙伴。今天(9月29日),正值“戈20”在甘肃敦煌正式拉开帷幕,极兔再度“出圈”,现场气氛热烈。

▲图:戈20开幕式上的极兔展台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常规的品牌合作:一家快递企业赞助一场户外赛事,换取曝光与美誉。但若将这一动作,置于极兔在西北的深耕图景中审视,本质上是一种能力外显。

正如极兔速递CEO刘伟所言:“极兔自进入中国以来,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在西北、偏远地区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与戈20合作,是对我们物流韧性的实践验证。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全球网络和智能化体系,为赛事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时推动更多产业与物流的融合发展。”

有个细节,意味深长。

玄奘西行,靠的是信念与坚持。而极兔在西北的布局,何尝不是一场现代版的“取经之路”——取效率之经,取创新之经,取生存之经。

当东部市场趋于饱和,当价格战难以为继,下沉市场、偏远地区,反而成了创新的沃土。那里有更迫切的需求,更灵活的生态,更强大的生存韧性。

极兔在西北的这场“逆天改命”,“逆”的是时效和成本的阻隔,“改”的是人们对快递价值的认知。

它证明了一件事:在荒原上种出花,才能真正懂得,什么叫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