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硕士就业难的情况下,大专学历群体如何生活?很多事情不是一刀切

昨天我发过一篇文章,内容说的是黑龙江11万本硕博毕业生去参加招聘会。我在文章里说,在未来,学历高不如学历好:比如不入流院

昨天我发过一篇文章,内容说的是黑龙江11万本硕博毕业生去参加招聘会。我在文章里说,在未来,学历高不如学历好:比如不入流院校毕业的博士生,竞争不过985本硕博毕业的博士生。其实但凡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达到小学毕业的都知道,这个不入流,和比较,指的是当下应届生的圈子里,以及相对于985院校毕业的本硕博,其他的本硕博都是不入流的——这个比较级概念,初中英语也提到。

但是,偏偏有不入流本硕毕业的差生,出来碰瓷问我:不入流的博士,我读了几个?讲真,我是一个中年人,而00后本硕已经出息到和中年人比学历了,而且还进行很拙劣的碰瓷,我深深觉得:不入流的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很合理的:因为论人品,乐意碰瓷的人,人品能好到哪去?论理解能力,能做出碰瓷行为的人,阅读理解能力能有多高?这群卢瑟儿能够上大学甚至读研,完全是大学拼命扩招的缘故。

当然,在网上还有另外一个可笑的话题:很多不入流院校毕业的硕士毕业生,面对处处碰壁的人生,于是在网上好奇:这硕士就业都困难,那是大专和不上大学的群体,又是怎么生活的?

其实我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想法,硕士度找不到工作,那大专和以下学历的群体,是不是都该饿死?

其实我觉得,这世道,很多事情不是依照村镇做题家的幻想来进行运作的。

1、学历够用就行

很多人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但其实这存在一个局限性。因为有时候,很多情况往往是学历够用就行。比如大专及以上学历就能报考的事业编岗位,博士生和大专生竞争,博士生未必占据优势——比如前几年,重庆某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毕业),在大学毕业以后选择报考重庆某区的旅游局,而这个北大毕业生的同事,有一个就是电大学历的基础上,考入的这个单位——换句话说,北大的和电大的,成了同事。

当然说到这有人会说:北大的以后升迁机会比电大的多。但是,有一点不要否认,那就是,这个电大毕业生在考单位的过程中,也确实击败很多本硕。所以,这个例子说明,最起码有时候,学历够用就行。

当然,我不是说不鼓励不升学,而是客观陈述,有时候,学历高的不一定比学历低的真就混得好,一切讲究实事求是,不欢迎扣帽子的来留言。

2、关系的重要性

很多人本身脑子不够用,上了个大学往往导致大脑宕机,出现了以偏概全而不自知的情况。

比如说太多村镇做题家上了几天野鸡大学以后,认为自己得在大城市当耗材,到处投简历找工作(在如今这类工作都得有学历),于是幻想全天底下的工作差不多都这样。

但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其实都市都占比很低,绝大多数区域都是县城、城镇。都市有用的逻辑,在县城、村镇未必成立。

比如在小城市、县城、城镇,找工作其实更多看关系。比如在有的县城,本科甚至研究生回来,如果不是考公考编,那么真的未必比职业高中毕业的混得好。甚至很多县城好大哥、小黄毛,本身也没啥学历,但是,人家未必就比你大城市读过大学的呆头鹅做题家混得差,比如:

——AAA建材王哥(县城好大哥)在县城的关系网,以及靠这个关系网能够轻松在都市买房子,村镇做题家一般有这个本事?

——小黄毛交往过的精神小妹,从良以后嫁给村镇做题家,可能村镇做题家还得面对倾家荡产的代价,才能娶回家。

当然我说了半天并不是宣传上学无用论,而是想说,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村镇做题家幻想的那样,学历不高的都该死——还是那句话,县城除了好大哥、小黄毛,还有很多掮客,人家都有自己的生存模式。

此外,木工水暖电工,这些工作虽然辛苦,但不代表这些人就该如同县城做题家幻想的那样,都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