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博,这个人,说起来可真不简单,所有人都觉得她以后不得了。她小时候是出生在济南,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那个时候是抗战那几年,她跟着爸妈到处跑,西安也待过,四川都江堰也待过,想想那个年代,到处打仗的,颠沛流离,小孩子跟着大人,那个苦啊,你都想象不到,但是也练就了她吃苦的劲头,很能干。
后来,抗战胜利了,日子好一点了,她去了南京读书,那个时候她对艺术就开始感兴趣了,唱歌跳舞都喜欢,可是最后啊,她还是听了家里的,考上了同济大学建筑系,1955年,是学建筑的,一个女孩子学建筑,在那个年代,还真是不多见,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她去上海实习,好像是1960年吧,具体我记不清了,反正就是大学实习,建筑工地,那是什么环境,风吹日晒的,可不是一般人能干下来的,可她就坚持下来了,而且,她还参加了慰问演出,就在那次演出上,被上海歌剧院的人看中了,觉得她唱歌不错,嗓子好,就想让她去歌剧院,你说这命运这个东西,是不是很奇妙,学了那么久的建筑,结果要去唱歌了。
她也不是科班出身的,唱歌完全是半路出家,从零开始,想想那个年代的人,真是有一股子韧劲,她拜了很多老师,施鸿鄂、吴少伟、鞠秀芳,都是那时候很出名的老师,她把学建筑的那种严谨,都用到了唱歌上,琢磨怎么把中国的民歌和西洋的美声结合起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自己摸索,一点一点地尝试,那个劲头,真是不得了。
后来,她在芭蕾舞剧《白毛女》里唱喜儿,一下子就火了,1965年,应该就是那一年吧,她的那种民歌加美声的唱法,一下子就征服了观众,大家都觉得她的声音特别好听,清亮婉转,充满感情。后来,她还出国访问,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1974年到1976年这段时间,她的歌声传到了国外,外国人也觉得她的声音特别好听,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东方的夜莺”,一下子,她的名气就更大了,脸上也有光。
再后来,她唱了可多的歌,风格也很多,电视剧电影的主题曲,她唱了一百多部,《庐山恋》、《天云山传奇》,都是她唱的,还有《橄榄树》、《雁南飞》,这些歌,你肯定听过,就算没听过完整的,也肯定哼过几句,她的歌声,陪伴了好几代人成长。她的老公也是个唱歌的,叫施鸿鄂,是个男高音,两个人经常一起唱歌,特别恩爱,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叫施劲,一家人幸福美满。1967年,他们结婚。
她后来还当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级别也挺高的,一级演员。她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流行音乐团体,叫上海轻音乐团,自己当团长,推广轻音乐,这在当时,是个很前卫的事情。2008年,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施鸿鄂去世了,她特别伤心,把丈夫的骨灰都留在身边,晚年的时候,她深居简出,很少出来,主要就是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歌手,像林峰、于浩磊,都是她的学生。
她这一辈子,是真的厉害,李谷一都把她当偶像,还给她演出拉过幕呢,李谷一的唱法,也受了她很大的影响,所以那时候都说“南朱北李”,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她的很多歌,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进了亚太音乐教材,你说厉害不厉害。2018年,她81岁了,还在上海音乐厅开了个人作品音乐会,和84岁的指挥屠巴海合作,那个场面,可感动人了。她从一个学建筑的,到一个唱歌的,最后成了“东方夜莺”,真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她的人生,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也为中国音乐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都会去想,我们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也可以像她一样精彩。